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深衣是一種記載於中國先秦時期、於漢代失傳後被宋朝學者朱熹重新復原的中國古代服飾,後來再傳至朝鮮,是自宋代以降,士庶在部份禮儀場合如冠禮、祭祀等,以及文人、儒者平日穿用的服飾[1][2]。
在《禮記正義· 深衣》中有提到其他的服飾的上衣和下裳均不相連,而「深衣」上衣和下裳相連,將整個身體均包裹在內,被體深邃,因此而被稱作深衣。自古天子諸侯朝會服玄端,燕居服深衣[3][4]。宋末金履祥認為深衣乃古代士大夫閒居之服,合於周禮"規矩準繩" ,並撰《深衣小傳》[5]。
深衣是一種記載於儒家經典《禮記》中相傳為先秦時代的天子和庶人所共同穿着的服飾、並於漢代失傳。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時曾嘗試按照經典的紀載進行復原,[6]歷史上司馬光、朱熹、黃宗羲等人也都曾試圖進行復原。朱熹以後,深衣只是在儒者之間廣泛穿着。到了明朝,深衣成為普遍的禮儀場合服飾[2]。現存的明代深衣實物有張懋墓出土的深衣[1]。
宋元歷史學家馬端臨在《文獻通考》中提到,夏商周三代可考的服制中雖然有所變化,但是除了冕服之外,只有玄端(端衣)和深衣兩者最廣為流傳。玄端是自天子至士人均可穿着的,而深衣則是自天子至平民百姓均可穿着的。也是古代士人未得功名時所穿衣服[7]。深衣裁製時加長了衣襟,穿着符合禮法,因此不論貴賤,不論身份地位均可以穿着,而沒有等級之分[8]。
《禮記》的《深衣》、《玉藻》兩篇分別記載了對深衣的標準形制。首先,禮經中的深衣由苧麻布製成。[9]幅寬二尺二寸。[10]每匹大約45-60厘米寬,[11]12米長。在《詩經·蜉蝣》中的「麻衣如雪」中,鄭玄註:「麻衣,深衣也。」古時沒有棉布,而「布」均指的是苧麻布,別名苧麻、青薴、紵。[12]苧麻成布之後,需加灰鍛濯漂白,製成白紵、白紵細布,[13]然後成衣。[14]《樂府白紵歌》曰:「質如輕雲色如銀,制以為袍余作巾。」中唐時「漚紵為縕袍」、「春衫裁白紵,朝帽掛烏紗。」[15][16][17]。明代深衣用玉色,素帶,素履,白靴。
《禮記正義·深衣》中有提到深衣最重要的特徵為深衣的衣衽是由一幅布交解裁之,上尖下闊。內衽連於前右之衣,外衽連於前左之衣。[18]並且衣襟邊緣有勾邊。[19]也被稱為青衿。[20][21]唐宋學生所服。[22][23][24]深衣的領型為斜襟方領。[25][26][27]司馬光指出應頸下別施一衿,映所交領,使之方正尺。但明代後期也出現了方形直襟領。如朝鮮儒學者朴世堂的深衣。衣領寬二寸。[28]袖口廣一尺二寸。[29]衣緣用幅寬三寸黑繒,對摺縫之,則廣一寸半。[30]
上衣用兩幅布,對摺,兩幅布縫攏為後背中縫。[31]理學家吳澄說深衣的裳是以六幅布裁為十二片製作的,象徵一年十二個月中有六陰六陽。司馬光依《禮記》作深衣、冠簪、幅巾、縉帶。[32]後期的深衣以此為基礎製作,有朱子深衣、江永深衣、明深衣等形制,[33][34]常配搭幅巾。緇布冠亦用苧麻布,比深衣經緯密度大一倍。[35]大帶廣四寸。垂其餘為紳,所以服深衣的士大夫又被稱為士紳、縉紳、鄉紳。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