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9年,波斯沙阿阿拔斯一世派遣使團出使歐洲,尋求組成同盟對抗鄂圖曼帝國[1]。波斯人與鄂圖曼帝國的衝突已超過一個世紀,因此試圖獲得歐洲人的援助對抗鄂圖曼帝國[2]。除了領土上的紛爭,兩國都存在着宗教衝突,波斯人信奉的什葉派與鄂圖曼帝國信奉的遜尼派有所衝突[1]。使團的目的顯然是要建立基督徒-波斯人同盟對抗突厥人[3]。波斯人在1578年至1590年的鄂圖曼-薩非戰爭落敗,促使了波斯人與歐洲人恢復友好關係。
計劃
使團由大使侯賽因·阿里·比格(Husain Ali Beg)及四名官員(將軍阿里·比格的兒子烏魯奇·比格、大使的甥侄阿里·古利·比格及其餘兩人)組成,並由英國冒險家安東尼·舍里(Anthony Sherley)帶領[4]。舍里與25位英國人在1599年5月從威尼斯乘船航行到波斯,受到阿拔斯一世的歡迎[5]。在此前,波斯與歐洲己有多次的聯繫,如1562年伊麗莎白一世派遣的安東尼·詹金森(Anthony Jenkinson)使團[6]。
使團計劃到訪八個歐洲國家,另設一位特使長駐在俄國沙皇鮑里斯·戈東諾夫的宮廷裏。使團實際上拜訪過三位德國統治者、意大利宮廷及西班牙宮廷,但拜訪法國、英格蘭、蘇格蘭及波蘭的初步計劃沒有得到落實[7]。
路線
使團在1599年7月出發,前往阿斯特拉罕[6],在同年11月抵達莫斯科[8]。接着經過長時間的航行後使團於1600年秋季抵達波希米亞的布拉格,謁見魯道夫二世,並在當地過冬。1601年春季,使團出發前往慕尼黑,晉見原巴伐利亞統治者威廉二世,然後抵達意大利曼托瓦,獲溫琴佐·貢扎加(Vincenzo Gonzaga)接見。威尼斯總督卻以正在接見鄂圖曼帝國大使為由拒絕接見波斯使團[9]。最後,使團來到西班牙謁見腓力三世,然後在葡萄牙以海路前往霍爾木茲海峽和波斯[10]。使團的其中一位成員是穆拉,他在梅里達被一名西班牙人刺死[11]。在獲得賠償後,使團在1602年初從里斯本歸航[12]。
皈依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使團成員公開放棄了穆斯林信仰,改信天主教。三名使團人員在羅馬皈依天主教,另外三名隨行的秘書官在西班牙皈依,包括大使的甥侄阿里·古利·比格,他奉腓力三世為教父,取名為道恩·腓力[12]。另一名秘書官烏魯奇·比格則以瑪格麗特皇后為教母,成為道恩·胡安(Don Juan)。他成為一位天主教徒,定居於西班牙,寫了一本名為《關係》(Relaciones)的著作[5][13],他在1605年於華拉度列被刺死。隨行的第三秘書官布尼亞德·比格同樣皈依天主教,取名為道恩·迭戈[13]。
使團所取得的成果有限[12]。
影響
完成了出使的任務後,波斯與鄂圖曼帝國馬上爆發新一輪戰爭,波斯在1603年至1618年鄂圖曼-薩非戰爭獲勝可歸功於安東尼·舍里的弟弟羅伯特·舍里(Robert Shirley)所組織的軍事和現代化改革[14]。
第二次出使歐洲由羅伯特·舍里本人帶領,經克拉科夫、布拉格、佛羅倫斯、羅馬、馬德里、倫敦,然後由蒙兀兒帝國印度返回波斯[3]。
1616年,阿拔斯一世與不列顛東印度公司達成貿易協議。到1622年,「一支由英國和波斯組成的聯軍在波斯灣驅逐葡萄牙和西班牙商人」[15]。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