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皇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德皇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或称恺萨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德語:Linienschiff der Kaiser-Friedrich-III.-Klasse)是德意志帝国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建造的五艘前无畏战列舰所使用的船级,其成员包括德皇腓特烈三世号、德皇威廉二世号、德皇威廉大帝号、德皇巴巴罗萨号和德皇
腓特烈大帝号战列舰腓特烈大帝号都隶属于公海舰队的第三战列分舰队,并从入役后至1917年一直担任舰队的旗舰。 连同四艘姊妹舰皇帝号、皇后号、柳特波德摄政王号和阿尔贝特国王号一起,腓特烈大帝号参与了一战期间的所有舰队主要行动,其中包括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爆发的日德兰海战。在德军战线的中心,腓特烈大帝号
柳特波德摄政王号战列舰2公里每小時)。 柳特波德摄政王号在服役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隶属于公海舰队的第三战列分舰队;自1916年12月起则被转编至第四战列分舰队。连同其姊妹舰皇帝号、腓特烈大帝号、皇后号和阿尔贝特国王号一起,柳特波德摄政王号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所有舰队主要行动,其中包括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爆发的日德
皇帝級戰艦三个无畏舰船级,并且首次采用涡轮发动机和超射炮塔。五艘舰分别为皇帝号、腓特烈大帝号、皇后号、柳特波德摄政王号和阿尔贝特国王号。根据这一时期德国战列舰的惯例,皇帝级装备了十门305毫米主炮,但这比其主要竞争对手、英国的俄里翁級戰艦的343毫米主炮较小。
维特尔斯巴赫级战列舰·提尔皮茨舰队扩张计划的一部分。该船级由首舰维特尔斯巴赫号、韦廷号、策林根号、施瓦本号和梅克伦堡号组成。全部五艘同级舰都于1899年至1900年间铺设龙骨,至1904年全数完工。维特尔斯巴赫级舰只在外观上与前级德皇腓特烈三世级类似,但覆以范围更广的装甲带和一块齐平的主甲板(英语: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