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陸新村是位於上海市虹口區山陰路132弄-192弄的一片新式里弄住宅群,處於山陰路以西、以北,魯迅公園以東,毗鄰文華新村。[1]著名文學家魯迅曾寓居於此。1999年,大陸新村被列為第三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2]
今大陸新村所處的地塊,原是上海公共租界北郊的農田。1911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越界闢築施高塔路(英語:Scott Road,即今山陰路)。1930年代,這一帶成為新興的房地產開發地區,英商、日商、華商企業紛紛來此投資地產。[3]當時為解決職工住宿問題,大陸銀行信託部也在施高塔路西側購置了土地,準備建造住宅。項目由東亞興業株式會社負責施工。[1]1931年,項目開工,由南至北依次建造,1932年竣工,因其為大陸銀行投資興建而被命名為「大陸新村」。建成後主要由大陸銀行職工租住,部分對社會出租,故而呈現華洋雜居的狀態。[4]1937年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大陸新村被日軍侵佔,並被強制轉讓給日商恆產株式會社,爾後由蔣國芳經租處辦理承租手續,繼續對社會出租。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大陸新村由國民政府接收,[5]產權交還大陸銀行。[1]
1999年,大陸新村連同所屬地塊內的所有里弄建築被列為第三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大陸新村地處公共租界以北越界築路地帶,1930年代有眾多左翼人士居住。文學家魯迅、茅盾曾寓居於此。詩人謝旦如也曾於1957年被安排在大陸新村居住。[6]
魯迅故居位於山陰路132弄9號(原大陸新村1弄9號)。1932年底,為確保人身安全,魯迅以內山書店職員的名義租下了這處住宅,並於1933年4月11日舉家從拉摩斯公寓遷往新居。此後魯迅一直居住在大陸新村,直至1936年10月19日在寓所內去世。此間魯迅創作了小說集《故事新編》和280餘篇雜文,這些雜文部分收錄於《且介亭雜文》。為躲避追捕,魯迅的好友瞿秋白、馮雪峰曾在此短暫居住。1959年5月26日,魯迅故居被列為上海市甲級文物保護單位。[4][7]1977年,又被重新公佈為第一批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8]
茅盾曾先後兩次寓居大陸新村:1933年4月,茅盾以沈名甫的名義租住於山陰路156弄29號(原大陸新村3弄9號),直至1935年移居滬西。此間茅盾創作了《林家鋪子》、《春蠶》等多部小說。1946年5月,茅盾自重慶返回上海,又住入山陰路132弄6號(原大陸新村1弄6號)的一位朋友家中,直至1947年11月離開上海。在此期間他任《文聯》雜誌主編。[4][9][10]
大陸新村佔地面積0.58公頃,建築面積3.6萬平方米,由六排南北向排列的三層磚木結構建築組成。各排建築大致相同,每排約10單元,共62個單元。建築間的弄堂寬約4米。[1][11]
大陸新村是典型的新式里弄住宅,但是仍舊帶有一些新式石庫門裏弄(舊里)的特徵。建築屋面鋪設紅瓦,設有煙囪;立面材質為清水紅磚。其南立面三層向外出挑半圓形的陽台,陽台外側設有鐵柵;南立面二、三層開有木窗,相鄰單元的窗間設有壁柱作為裝飾。建築入口位於底層,入口上方設有擋雨的拱頂。每個單元外側均設有一個小花園,面積約4平方米。花園與弄堂間隔有圍牆。圍牆高一層,其上開有鑄鐵柵門。[4][11]
建築入口與客廳相連,客廳內側設有餐廳和廚房;二層設主臥室、儲藏室,樓梯邊設亭子間作為傭人房;三層設次臥室和儲藏室。建築室內鋪設木地板,採光通風良好,煤衛設施齊全。[1][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