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神社(日語:大連神社/だいれんじんじゃ Dairen Jinja)是曾存在於關東州的日本神社。
背景
日俄戰爭時代之前,現在的大連所在地並無城市,當時是一個名為「青泥窪」的村莊。當時此地有少數的日本人。甲午戰爭之後,因曾被日軍佔領,曾有國木田獨步等日軍相關人員到過大連。[1]:39
歷史
1904年,5月30日,日軍佔領大連,設立大連軍政署[註 1],開始了軍政統治。7月5日,日本陸軍野戰鐵道提理部抵達大連,此時出雲大社布教使松山珵三[註 2]為了傳教而作為軍屬隨行。松山在業餘時間積極向當地的中國人傳教,但由於語言障礙而效果不佳。此後松山轉而向當地日本人傳教,籌備建立出雲大社教的分祠,至1907年,他的講社已有成員2,200餘人。[1]:50,51
1907年3月,松山在當時的都督府翻譯官石本鏆太郎(後來的第一任日治大連市長)家中借用一個房間,設立了出雲大社教關東分祠創立事務所。4月,大連民政署為松山劃撥南山山麓的高地600坪,松山又向民政署申請獲得相鄰的已劃撥給本派本願寺關東別院的土地。在與民政署和本派本願寺關東別院協商後,松山在同年又獲得了8,600餘坪土地,此後開始建造出雲大社教分祠的社殿。[1]:51,52
儘管松山的本意是為出雲大社教建設分祠,當地的日本信眾們則更希望新的神社祭祀司掌子孫繁衍的產土神或者作為出雲大神的分社[註 3]。松山向政府提交的神社設計文書中並未描述建築樣式,這是是因為政府也將其當作出雲大社的分社看待。1910年,松山將獲得的土地分為南北兩部,南部設立大連神社,北部設立大社教分祠(大社教關東分院),松山本人兼任大社交布教使和大連神社首任社司。[1]:52,53
1907年8月31日,大社教臨時神殿竣工、並奉安了御神體,同時成立了建設委員會。鎮祭式舉行於9月1日。建設委員會由大連各町、通的日本人居民代表組成,在日本居民中募捐籌款。
大連神社正式設立於1910年。
受反對出雲大社教和大連神社兩者混同的輿論影響,大連神社與出雲神社教逐漸分離,至大正時代中期(1910年代後期)完全分離。[1]:52,53
1945年8月,蘇軍進佔大連。蘇軍在大連市內多有暴行,也侵入了大連神社,但神社相關人員並未遭受侵害。蘇軍駐大連司令部的軍官也曾在大連神社欣賞雅樂、舞樂。1947年3月,宮司水野久直一家攜大連神社的御神體與最後一批撤離的居民一起返回日本。[2]:9,10
水野在返回日本之後致力於下關的赤間神宮的復興。1953年10月,在赤間神宮境內為大連神社設置了小祠,並舉行了遷座祭,正式將大連神社遷移到日本下關。[2]:10
曾在大連就讀的各學校的學生在返回日本後設立了各自的同窗會。隨着同窗會成員逐漸死去,同窗會也先後解散。各同窗會期望能有後繼機構管理大連神社相關資料。在2007年,大連神社設立100周年之際,大連神社紀念資料館在赤間神宮內開設,收容來自各同窗會的大連神社相關資料。[2]:10[3]:188
設施
祭神
1910年至1916年:天之御中主神、高皇產靈神、神皇產靈神、天照大御神、大國主神、產土神、靖國神。1916年至1933年:天照大御神、大國主神、靖國神。1933年起:天照大御神、明治天皇、大國主神、靖國神。[1]:62
祭事
氏子
註釋
參考來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