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界問題(英語:demarcation problem)是科學哲學中的重要問題,研究如何區分科學與非科學(包括偽科學形而上學以及文學藝術信仰等其他非科學人文領域)的劃界標準。[1][2][3][4]卡爾·波普爾稱其為科學哲學的核心問題。

Quick Facts 上級分類, 作品主題 ...
畫界問題
問題類型
上級分類問題、​哲學問題 編輯
作品主題區別 編輯
研究學科科學哲學 編輯
特性可證偽性 編輯
Close

20世紀初邏輯實證主義者發展出的證實主義英語verificationism理論認為可證實性是區分科學與形而上學的標準。他們認為一個陳述只有在經驗中得到證實,才是有意義的、是科學的。[5]卡爾·波普爾則提出了與可證實性相對的可證偽性,認為是否可被經驗證偽才是判斷科學與否的標準。[6]此外,他認為這是一個劃界標準,而非邏輯實證主義中的意義標準。

此後,托馬斯·庫恩在其代表作《科學革命的結構》中提出的範式轉移理論,則將科學發展分為常規科學英語normal science與非常規科學。他指出在常規科學時期科學共同體在已有的一套範式中從事解難題活動,是區分科學與其他領域的標準。[6]拉卡托什·伊姆雷則批判地繼承了被其稱為「樸素證偽主義」的波普爾思想,同時借鑑了庫恩範式理論,從而發展出了精緻證偽主義的研究綱領方法論,提出將研究綱領是進步的還是退步的作為劃界標準。與邏輯實證主義與波普爾證偽主義不同,庫恩與拉卡托什的科學劃界標準都是歷史的與相對的。

保羅·費耶阿本德拉里·勞丹英語Larry Laudan等科學哲學家則主張消解劃界問題。費耶阿本德就認為不應該劃分科學與非科學[7],勞丹則認為劃分問題是個虛假的問題,這樣的標準是無法找到的。[2]

除此之外,保羅·薩伽德馬里奧·邦格等則分別提出了多元的劃界標準。與科學哲學傳統中單一的劃界標準不同,他們各自都給出了一組若干條評判標準來區別科學與非科學。[8][9]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