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1868年創建的一個大學系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加州大學(英語: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簡稱UC,建立於1868年,是美國加州一個由十個大學校區組織而成的世界著名公立大學系統,其中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為加州大學的創始校區。[1][2][3] 加州大學系統是組成加州公立高等教育體系的三個大學系統之一,另兩個部分分別是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系統和加利福尼亞社區大學系統。相對其他兩個系統,加州大學更注重高等研究領域,屬性上屬研究型大學。
加州大學 | |||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
校訓 | Fiat Lux(拉丁文) 英語:"Let There Be Light" | ||
校訓中譯 | 要有光 | ||
創辦時間 | 1868 | ||
學校類型 | 公立大學 | ||
捐贈基金 | US$ 110.1億(2018年) | ||
預算 | US$ 343億(2017年) | ||
校長 | 米高·文森特·德雷克 | ||
教師人數 | 21,200(2016年10月) | ||
職工人數 | 144,000(2016年10月) | ||
學生人數 | 251,700(2016年10月) | ||
本科生人數 | 198,800(2016年10月) | ||
研究生人數 | 52,800(2016年10月) | ||
校址 |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屋崙 37.8033°N 122.2702°W | ||
校區 | 10個校區(其中9個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 1個只招收研究生和職業教育人士), 1個附屬法學院, 3個國家實驗室 | ||
代表色 | 藍色 金色 | ||
網站 | www | ||
|
加州大學也簽約管理三個美國能源部的國家實驗室: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4][5]它擁有的諾貝爾獎得主不少於150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不少於357位,佔美國國家科學院總計2039位院士的近1/5;擁有全職學生23.8多萬人,有7所加州大學為美國大學協會成員。
1849年,加利福尼亞州批准了第一部州憲法,其中明確表述了建議一個包括州立大學的完整教育系統的目標。根據土地撥贈法案,加州議會在1866年建立了一個面向農業、礦業、機械領域的學院。[3]雖然學院獲得了足夠的資金支持,但是卻缺少足夠的土地。同時,耶魯大學的校友、公理會的神職人員亨利杜蘭特(Henry Durant),在1853年於屋崙創辦了一家私立學院,其地址位於屋崙市區。1855年,該學院被許可成立「加利福尼亞學院(College of California)」,而學院隨後買下了現在屬於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約160英畝土地。[3]
加州州長弗雷德里克·洛十分希望依據密芝根大學的方案建立一所州立大學,這最終促成了「加利福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成立。1867年,根據弗雷德里克·洛的建議,加利福尼亞學院併入未來創辦的州立大學之中。學院的董事對這一方案表示贊成,但是要求未來建立的州立大學不應該僅僅是一所「農業、礦業和機械學院」。而應該是一所「完整的大學」,加利福尼亞學院應該成為未來大學中的文學院(現在的文學與科學學院)。最終,1868年3月23日,加州政府正式批准加利福尼亞大學成立,最初位於三藩市灣區屋崙市。[3][6]
1873年,學校遷入屋崙市之外的新址,而為了紀念18世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喬治·貝克萊(George Berkeley),新的大學城命名為「柏克萊市(Berkeley)」。[3]同年,托蘭醫學院(Toland Medical College)加入加州大學、成為柏克萊加州大學的醫學院,後來演變成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7]而此時的加州大學也等於「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並逐漸在加州洛杉磯、戴維斯等地開設分校區。[3][6]
1951年3月,「加州大學」進行了體制變革,向柏克萊校區與洛杉磯校區任命了校長(Chancellor),對等地向加州大學主席(President)負責 [3][6][8],1958年至1964年間,散落在加州各地,原先受柏克萊校區管轄的各個加州大學分校區也逐一改制為與柏克萊校區對等的一般校區,加州大學轉型為一個擁有多個對等校區的聯邦式大學。[9][10] 現今的加州大學並沒有所謂的「主校區」。如今,加州大學已發展成一個擁有10個校區並對世界發展影響深遠的巨型大學系統。[1]
中文校名 | 英文校名 | 創始時間(獨立編制時間) | 位置(主校區) | 網址 |
---|---|---|---|---|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 1868(1951) | 柏克萊 | 首頁(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 1919(1951) | 洛杉磯 | 首頁(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 1960 | 聖地牙哥 | 首頁(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 1905(1959) | 戴維斯(市外範圍) | 首頁(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 1944(1958) | 聖塔芭芭拉(市外範圍) | 首頁(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 1965 | 爾灣 | 首頁(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 1965 | 聖塔克魯茲 | 首頁(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 | 1954(1959) | 河邊 | 首頁(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 1873(1964) | 三藩市 | 首頁(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加州大學美熹德分校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erced | 2005 | 美熹德(市外範圍) | 首頁(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