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末泳龍(學名:Terminonatator,意為「最後的游泳者」)是薄板龍科蛇頸龍的一個屬,生存於晚白堊世的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其所知於來自一具年輕成體顱骨及部分骨骼,發現於龐泰克斯諾圖凱烏溪(Notukeu Creek)附近坎帕階的熊爪組。末泳龍是目前已知西部內陸海道最年輕的蛇頸龍之一。
末泳龍正模標本RSM P2414.1包括熊爪組發現的顱骨及部分關節連接的不完整骨骼。Tamaki Sato於2003年命名並描述此標本,使用該屬名以強調其在化石記錄中較晚,並根據發現地龐泰克斯將種加詞取為ponteixensis。僅描述了一下物種即模式種龐泰克斯末泳龍(T. ponteixensis)。[1]
RSM P2414.1的髓弓與椎骨融合,表明其已成年,但融合尚不完全,故為一隻年輕個體。其成年體型對薄板龍科而言較小,身長僅有7米(23英尺),若有薄板龍(有72節頸椎)似的極長頸部則達到9米(30英尺)。[1]
顱骨保存長度為26.8 cm(10.6英寸),但在後端附近斷裂。吻部小於其它薄板龍科。與其它蛇頸龍不同的是,顱頂松果孔閉合,形成吻尖的前頜骨上僅有9顆牙齒而非10顆,儘管可能存在個體差異。右顎保存程度好於左顎,右上頜骨(上顎主要的具有牙齒的骨骼)至少保存有13顆牙齒,下顎右齒骨則有17到18顆。下顎骨骼之一的喙骨上,有一處通常較高的骨質突起。腦殼中發現了部分大腦及其它腦神經組織的印痕。[1]
脊柱不完整,但保存了51節頸椎、17節背椎、4節骶椎及12節尾椎。胸腔內發現150餘顆胃石,最大者直徑6厘米(2.4英寸)。肩胛骨和骨盆非常破碎。股骨長於肱骨,對薄板龍科較為反常,其中右股骨折斷過但已癒合。[1]
末泳龍以生存年代晚、化石含有顱骨和大部分骨骼及本質上是種薄板龍科(短頸蛇頸龍遺骸在加拿大類似岩層中更為常見)而著稱。類似薄板龍科的遺骸保存較差、顱骨描述也很少,使該屬很難與其它薄板龍科相比較。[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