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rmgewehr 45(簡稱StG 45)是納粹德國在二戰末期的試驗型突擊步槍,由毛瑟公司在1945年設計及生產。Sturmgewehr 45字面解作「45式突擊步槍」。該槍採用了創新的滾輪延遲反沖式原理,也是第一款使用該原理的槍械。
設計及歷史
StG 44突擊步槍雖然是一種革命性的單兵武器,但其結構複雜,生產費時。為了在日益惡化的戰局中提高武器產量,毛瑟公司第37科的工程師開始研究StG 44更為廉價的替代品。他們第一次試驗的產物為MKb Gerät 06(6號自動卡賓槍),在StG 44突擊步槍的基礎上簡化了工藝,同樣發射7.92×33mm中間威力型子彈,但改用MG42通用機槍的滾輪閉鎖機構。相比StG 44,Gerät 06的成本僅降低10%,對於轉換生產線而言仍顯過於高昂,因此德國陸軍沒有採用[1]。
在進行Gew 43步槍的改進型Gerät 03的射擊實驗中,毛瑟的工程師卡爾·邁耶發現,當槍栓在閉鎖過程中向前復進時,並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在撞擊機槽後向後反彈一定距離再向前閉鎖。這使他突發奇想:能否利用槍栓反彈這短暫的開放時間完成退殼和上膛[2]。經過精密計算,他重新設計了Gerät 06滾輪的位置和閉鎖榫的角度,延遲了槍栓再次閉鎖的時間,只利用反衝便完成了射擊循環。由於槍栓開放時子彈仍在槍管內,因此槍膛刻有平行槍管的溝槽,使部分火藥氣體向後幫助退殼,防止彈頭分離。這款改進型被稱為Gerät 06(H),H指Halbverriegelt(半閉鎖)。
由於Gerät 06(H)完全捨棄了複雜昂貴的導氣管結構,大大減少了生產工序和時間成本,從StG 44的70帝國馬克降至45帝國馬克,甚至低於毛瑟Kar98k步槍的成本。它計劃配用StG44的30發彈匣,由於戰後被擄獲的StG45零件皆尚未完成出廠許多的資料照片以及博物館展示的StG45裝備VG1-5半自動步槍的10發彈匣以方便毛瑟工程師將其固定在工廠內的機台上測試[3]。1945年3月,Gerät 06(H)獲准投產,命名為StG 45(M),M指Mauser(毛瑟)。毛瑟公司生產了30把StG 45(M)突擊步槍的零部件,隨着盟軍的逼近,它們隨着工廠機械撤退至奧地利境內。此時德國宣佈無條件投降,這批零件隨後被同盟國繳獲,最終沒有1把StG 45(M)投入實戰。雖然沒有正式服役,但由毛瑟設計的滾輪延遲反沖式技術,隨其技術人員流傳到西班牙,並發展出賽特邁自動步槍,瑞士的SIG SG 510自動步槍亦採用這種槍機設計。參與開發賽特邁自動步槍的德國員工後來回到西德,並設計出HK G3自動步槍及HK MP5衝鋒槍。
資料來源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