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Super Audio CD(SACD)是由Sony及飛利浦兩家公司所訂定的音源儲存媒體,於1999年創立。
SACD是Sony與Philips合力研發的音樂碟片規格,是繼CD的發明之後,成功超越CD錄音質素的新產品。SACD 播放器可以支援播放 SACD 和 CD。SACD 與 DVD 或藍光格式不相容。
音樂CD(CDDA)採取44.1KHz的取樣率16bits的解像度,理論上紀錄頻率已經超過人耳極限、噪音也低於器材底噪,但其音質總是被人詬病。原因包括錄音及播放時的數碼模擬轉換會有誤差,而數碼後製也造成了誤差,甚至錄音及後製時的取樣率並非44.1KHz的整數倍頻率、這樣頻率的轉換也會造成誤差(這種誤差最明顯),由於CD的紀錄格式只是稍微超過人耳極限,因此這些誤差加總就會讓人耳察覺。另外一個理論是這樣的解像度,仍會在高頻聲音上有較大的相位誤差、而人耳對相位誤差蠻敏感的。
SACD的取樣率高達2822.4kHz,是一般CD 44.1KHz取樣的64倍,且SACD頻率範圍更是高達100KHz以上;有人認為SACD改善了原來音樂CD音質給人冷硬的刻板印象,而以更細膩、更多細節、更柔軟的聲音呈現。SACD的錄音方式是用Direct Stream Digital(DSD,即直流數碼技術)方式錄音,摒除傳統的PCM錄音方式,將所有訊號以每秒280萬次直接把模擬音樂訊號波形轉變為數碼訊號,也就是所謂的『直接位元流數碼』,因此取樣波形非常接近原來的模擬波形;而且在中低頻擁有較高的動態,高頻的相位誤差極低,噪音則出現在遠高於人耳極限的極高頻(這代表低通濾波器的截止頻率遠高於人耳極限,可以大幅減少低通濾波器對人耳極限內訊號的影響)。另外,SACD省去位元轉換程式,降低了數碼濾波而可能產生的失真與雜訊。還有一個特點就是SACD也可以容納多聲道以及影像,由於SACD自身的定位以及1bit量化DSD直接資料流程在技術方面的簡潔和優勢(多數DAC是處理DSD數碼訊號及模擬訊號的互相轉換,如果要輸出或輸入PCM格式,則必須加上DSD及PCM訊號的轉換機制,這個機制需要相當的計算能力,更直接的轉換是D類擴大機、直接把DSD訊號轉換成足以推動喇叭的模擬訊號),大多數的資深音響發燒友經過親耳聆聽後,主觀感覺都認為SACD在音質上勝過音樂CD。
對於產業界的優點是,SACD在制訂時就擺明禁止電腦播放,這是防止盜版的最佳方法;但這也是缺點,因為讓電腦支援就等於提供平價又省空間的播放器(更何況當時連手提電腦也是大多內建光碟機)。而後來SONY PS3在推出時支援SACD、然後馬上就被破解;這也代表了器材的普及跟盜版防範很難共存。
SACD的缺點在於DSD格式不能被軟件處理,也就是說不能數碼後製;目前最佳的數碼處理方法是採用352.8kHz/24bits的PCM格式錄音及後製,然後轉換成DSD格式(若錄音及後製時的取樣率不夠高、例如僅用CD格式,然後再由軟件升頻,音質不會比CD好)。另外一個方法是採取模擬錄音及後製,然後再把模擬母帶轉換成DSD格式,也可以將過去經典的模擬母帶或密紋唱片直接轉換成的SACD。
SACD的競爭者DVD-Audio則是採用比音樂CD更高清晰度的PCM訊號,也可以避免動態不足及相位誤差的問題,而更大的好處是DVD-Audio可以採用與數碼母帶相同的取樣率,避免頻率轉換造成的誤差;而藍光光碟也跟DVD-Audio一樣,支援採用高清晰度非失真壓縮的PCM訊號。
無論SACD及DVD-Audio最終都沒有成功;SACD與DVD-Audio剛推出就互相競爭而造成廠商觀望、再來則出現網絡音樂的競爭、而且雙方都缺乏平價播放器、高清晰度的數碼後製系統也不夠普及,最終造成雙方都沒有經濟效應,而只能固守少量高價的市場,甚有些發燒友認為音質還不如CD。
目前硬件廠商已經讓電腦及中高階音樂播放器支援SACD的DSD格式及DVD-Audio的高清晰度非失真壓縮PCM格式,但問題在於有些採取升頻的地雷音樂販售,而且許多廠商也不敢販售高清晰度網絡音樂。
此章節尚無任何內容,需要擴充。 |
SACD 光碟使用與 CD 相同的尺寸:12 厘米直徑和 1.2 毫米厚度。激光波長為 650 nm,lens NA 為 0.60,最小凹坑/凸台長度為 0.40 μm,軌道間距為 0.74 μm。 (相關的關於 CD 的數據是 780 nm、0.45、0.83 μm 和 1.6 μm。)軟件提供商可以從 SACD 格式中指定的三種光碟類型中進行選擇:單層、雙層和混合光碟結構。
單層光碟包含一層高密度 DSD 內容(4.7 GB);對於雙聲道立體聲,這可提供大約 110 分鐘的播放時間。
雙層光碟包含兩層高密度內容(共 8.5 GB)。
混合光碟是一種雙層光碟,包含一層高密度 DSD 內容(4.7 GB)和一層相容紅皮書標準的立體聲內容(680 MB)。半反射高密度層必須在 SACD 的 650 nm 波長下具有反射性(可讀性),而在傳統 CD 播放器使用的 780 nm 波長下是透明的;換句話說,它充當濾色器。高密度層距讀出表面 0.6 mm,CD 層距表面 1.2 mm。 SACD 播放器可以讀取這兩個層,而 CD 播放器可以讀取 CD 層。[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