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血型系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h血型系統(Rhesus),意為恆河猴血型系統,重要性僅次於ABO血型系統,主要指人類紅血球表面有無RhD抗原:
- Rh+,稱作「Rh陽性」,表示人類紅血球有「RhD抗原」;
- Rh−,稱作「Rh陰性」,表示人類紅血球沒有「RhD抗原」。
Rh 的名稱,來源於在基本測試中使用普通獼猴(rhesus monkey)的血液,來確定人類血液中是否存在Rh抗原。Rh血型系統是由卡爾·蘭德施泰納和亞歷山大·所羅門·維納在1940年發現的[1]。
Rh血型系統一般沒有天然抗體,故第一次輸血時可能不會產生不良反應[1]。但Rh陰性的受血者接受Rh陽性血液後,可產生免疫性抗Rh抗體,如再次輸受Rh陽性血液時,抗體便會攻擊外部的Rh陽性血液,即可發生溶血性輸血反應,導致摧毀紅血球,並造成疾病或死亡[1]。
Rh陰性血型由於在漢族群體中屬於稀有血型,所以也被稱為「熊貓血」。在社會群體中,經常有相應的聯絡組織,用於在出現用血稀缺時成員相互捐助。[2][3][4]
人口數據
Rh血型的頻率和RhD-基因純合子的頻率在不同人群中是不同的。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