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內翻(genu varum)俗稱O形腿(bow-leggedness)、羅圈腿[註 1](bandy-leg),是一種膝關節異常內旋的畸形發育現象。當併攏雙、完全放鬆雙直立時,如果兩個關節之間不能併攏,就說明是有膝內翻。幼兒骨骼尚在發育沒有完全鈣化,2歲以前被視為正常現象。

快速預覽 膝內翻, 類型 ...
膝內翻
患有佝僂病的兩歲兒童的 X 光片,膝內翻(O形腿)的股骨明顯彎曲,骨密度降低
類型knee disorder[*]varus deformity[*]
分類和外部資源
醫學專科醫學遺傳學
ICD-10Q68.3-Q68.5, Q74.1
ICD-9-CM755.64 congenital; 736.42 acquired
DiseasesDB29404
MedlinePlus001585
[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
關閉

標準腿型,應當是在前述姿勢下,大腿中段、膝關節、小腿中段、腳踝處有四個個接觸點,相應的,膝關節上下方,則有兩個菱形的縫隙。而膝內翻的人,大腿之間、小腿之間、膝關節之間則形成了一個聯繫的大縫隙,猶如O的形狀,故俗稱O形腿。

具膝內翻的患者,由於身體承重線內移至關節內側,導致在行走和站立時,膝關節內側應力增加導致脛骨平台塌陷和骨小梁骨折,軟骨面摩擦力增高而磨損。隨年齡增長而最終繼發膝關節骨性關節炎[4]

患膝內翻的比例

膝內翻的人,比例是比較高的。在中國,平均可以達到40%。[來源請求]

病理性膝內翻

  • 布朗特氏病(Blount's disease)
  • 佝僂病
  • 先天性骨骼異常

膝內翻的矯正

對程度較輕、軟組織源性、生理性膝內翻,主要通過鞋墊、綁腿、夾板、支具、儀器等理療方法矯正,從膝關節兩側施壓,調節膝關節側向穩定結構內外側副韌帶的力量平衡[5],使膝關節角度恢復正常。膝內翻矯正儀器,相對支具、夾板等,兩側施壓能避開膕窩豐富的血管和神經,且通過電機帶動兩側施壓,可調整力度,且力度更大,從而矯正的舒適度和有效性得到提高[6]

對於嚴重、有病理性膝內翻的患者,保守治療僅能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平均可改善程度為73%[7],脛骨機械性內翻部分無法得到矯正。因此,膝關節距離超過 8cm者,或繼發骨性關節炎的矯正,通常是採用手術進行矯正,根據關節內翻的類型不同,選擇脛骨鍥型切除術[8],或者股骨鍥型切除術,術後進行內固定或者外固定,達到恢復正常膝關節應力的目的。骨性關節炎嚴重的,需要進行全膝關節置換手術[9]。手術的創傷性和風險性較大,恢復期也比較長。

備註

資料來源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