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 41垂直發射系統(英語:Mark 41 Vertical Launching System,簡稱「Mk 41 VLS」)為美國海軍、海上自衛隊、韓國海軍現役艦艇及美國海軍陸戰隊現役裝甲車[3]所使用的垂直發射系統。它能夠搭載多種不同類型的飛彈,包括進化型海麻雀(RIM-162 Evolved Sea Sparrow Missile,ESSM)短程對空防禦飛彈、標準二型中程防空飛彈、RIM-161標準三型防空飛彈、RIM-174標準六型防空飛彈、RUM-139 阿斯洛克反潛導彈、以及戰斧巡航導彈,且提供快速發射的功能應對多樣化目標[4]。
垂直發射系統也是1960年代起開發神盾戰鬥系統時的配套產物[5] ,發射系統在1976年通過測試量產[5] ;當時的計劃只整合了標準飛彈,但是美國海軍認知到該系統的強大潛力,因此要求發射管開發需整合現役美軍飛彈的尺寸[5],因此MK 41有着多種長度款式。
第一艘安裝Mk 41的軍艦為碉堡山號導彈巡洋艦[5],自1980年代後MK41為美軍艦隊取代了老式飛彈飛射器,包括Mk 13、Mk 10、Mk 11、及Mk 26的多用途發射系統與戰斧巡航導彈專用之裝甲發射箱。現役所有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及由聯合輕型戰術車改裝的無人載具[3]均搭載上述系統。而日本金剛型護衛艦、愛宕級護衛艦、摩耶級護衛艦、村雨型護衛艦 (二代)、高波級護衛艦、秋月級護衛艦 (2010年)、朝日級驅逐艦 (2016年)、日向級護衛艦、最上級護衛艦與韓國忠武公李舜臣級驅逐艦、世宗大王級驅逐艦等船隻都有此一系統。
發射箱種類
- Mk 13:裝填SM-2MR中程標準型區域防空飛彈,屬於戰術型發射箱。
- Mk 14:裝填戰斧巡航導彈,屬於打擊型發射箱。
- Mk 15:裝填VL-阿斯洛克反潛飛彈,屬於戰術型發射箱。
- Mk 21:裝填SM-3增程型標準區域防空飛彈,屬於打擊型發射箱。
- Mk 22:裝填RIM-7M/P垂直發射型海麻雀短程防空飛彈,屬於自衛型發射箱。
- Mk 25:Mk 25把Mk 41發射箱內分隔成四個空間,裝填四枚ESSM短程防空飛彈,屬於自衛型發射箱。
- 堤豐中程飛彈發射系統
- TRAM:佔用一個發射單元,可以容納起重機,使得海上裝填飛彈成為可能,但需要滿足補給船轉移、以及在風浪中吊掛飛彈並插入發射井的技術要求,一度因為操作過程太過危險而中止研發,不過美軍仍在研究該技術[6][7]。
構型
- Mod 0(八聯裝單元):用於後22艘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CG-52~73),兩組各八個八聯裝單元
- Mod 1(八聯裝單元):用於改良後的史普魯恩斯級驅逐艦,一組八個八聯裝發射單元。
- Mod 2(八聯裝單元):用於阿利·伯克級驅逐艦Flight I/II(DDG-51~78)與金剛級護衛艦,一組四個八聯裝單元(稱為MK-159 Mod 0 )與一組八個八聯裝單元(稱為Mk 158 Mod0)構成。
- Mod 3(五聯裝單元):結合一個再裝填裝置與五個發射管。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柏克Flight I/II前後垂直發射器組各有一個是Mod 3單元,改良型史普魯恩斯級則有一個 Mod 3單元。
- Mod 5(八聯裝單元):用於安扎克級巡防艦,8個單元
- Mod 7(八聯裝單元):用於亞里·勃克級驅逐艦Flight IIA中使用神盾Baseline 7以前的艦艇(DDG-79~91)
- Mod 8(八聯裝單元):用於巴巴洛斯級巡防艦(第二艘船)
- Mod 10(八聯裝單元):用於薩克森級巡防艦,32單元
- Mod 15(八聯裝單元):用於亞里·勃克級驅逐艦Flight IIA中使用神盾Baseline 7以後的艦艇(DDG-92起)[8]
- Mod 16(八聯裝單元):用於阿德萊德級巡防艦,8單元
Mk 41 VLS使用國
- 易洛魁級驅逐艦 - (29單元) ( 退役 )
- 伊萬·休特菲爾德級巡防艦 - (32單元)
- 日向級直升機航空母艦 - (16單元)
- 摩耶級驅逐艦 - (96單元)
- 愛宕級驅逐艦 - (96單元)
- 金剛級驅逐艦 - (90單元)
- 朝日級驅逐艦 (2016年) - (32單元)
- 秋月級驅逐艦 (2010年) - (32單元)
- 高波級驅逐艦 - (32單元)
- 村雨級驅逐艦 (二代) - (16單元)
- 最上級巡防艦 - (16單元)
- 七省級巡防艦 - (40單元)
- 南森級巡防艦 - (8單元,最多32單元)
- 紐澳軍團級巡防艦 - (8單元)
- 忠武公李舜臣級驅逐艦 (KDX-II) - (32單元)
- 世宗大王級驅逐艦 (KDX-III) - (80單元)
- 正祖大王級驅逐艦- (64單元)
- 阿爾瓦羅·巴贊級巡防艦 - (48單元)
- 高雄號兩棲指揮艦 - (測試)
- 史普魯恩斯級驅逐艦 - (61單元) ( 退役 )
- 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 (90或96單元)
- 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 - (122單元)
- 聯合輕型戰術車改裝的無人載具 - (1單元)[3]
mod | 發射管數量 | 搭載軍艦 |
---|---|---|
0 | 122 (61+61) |
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 |
1 | 61 | 史普魯恩斯級驅逐艦 |
2 | 90 (29+61) |
阿利·伯克級驅逐艦Flight I/II、金剛級護衛艦[10] |
4 | 16 | 勃蘭登堡級巡防艦 |
T | 29 | 易洛魁級驅逐艦 |
5 | 8 | 紐澳軍團級巡防艦 |
7 | 96 (32+64) |
亞里·勃克級驅逐艦Flight IIA (DDG-79-90) |
8 | 16 | 亞維茲級巡防艦 |
9 | 村雨型護衛艦 (二代) | |
10 | 32 | 薩克森級巡防艦、高雄號兩棲指揮艦 |
11 | 40 | 七省級巡防艦 |
12 | 48 | 阿爾瓦羅·巴贊級巡防艦 |
13 | 32 | 忠武公李舜臣級驅逐艦 |
15 | 96 (32+64) |
阿利·伯克級驅逐艦Flight IIA (DDG-91-) |
16 | 8 | 阿德萊德級巡防艦 |
17 | 飛鳥號測試艦[11] | |
18 | 32 | 高波級護衛艦[12] |
20 | 96 (64+32) |
愛宕級護衛艦[12] |
摩耶級護衛艦 | ||
22 | 16 | 日向級護衛艦 |
29 | 32 | 秋月級護衛艦 (2010年)[13] [14] |
朝日級驅逐艦 (2016年) | ||
mod | 發射管數量 | 搭載軍車 |
1 | 聯合輕型戰術車改裝的無人載具[3] |
流行文化
參見
- Sylver垂直發射系統,由法國研究製造。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