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運載火箭又稱M-5或Mu-5運載火箭[註 2],為日本研製的固態燃料火箭,以發射科學酬載為主,屬於Mu系列運載火箭,宇宙科學研究所於1990年代投入165億日圓研製M-V運載火箭[5]。火箭長30.7公尺,直徑2.5公尺,總重約140公噸,為三節式火箭,可酬載1800公斤的衛星至250公里的低地球軌道。
用途 | 小型固態運載火箭 |
---|---|
製造者 | 日產汽車 (-2000) IHI AEROSPACE (-2006)[1] |
製造國家 | 日本 |
單次發射費用 | 75億日圓[2] |
外型及質量參數 | |
高度 | 30.8 公尺 (101呎) |
直徑 | 2.5公尺 (8.2 呎) |
質量 | 137,500 - 139,000 公斤 (303,100 - 306,000 磅) |
節數 | 3或4 |
酬載量 | |
近地軌道 有效載荷 | 1,800 公斤(1號機) 1,850 公斤(5號機)[3] |
極軌道 有效載荷 | 1,300 公斤 (2,800 磅) |
發射歷史 | |
現況 | 退役 |
發射場 | 種子島太空中心 |
總發射次數 | 7次 (M-V: 4次, M-V KM: 3次) |
成功次數 | 6次 (M-V: 3次, M-V KM: 3次) |
失敗次數 | 1次 (M-V) |
首次發射 | M-V: 2000年2月10日 M-V KM:1997年2月12日 |
末次發射 | M-V:2006年9月22日 M-V KM:2003年5月9日 |
著名載荷 | HALCA、希望號、 ASTRO-E、隼鳥號 Suzaku、AKARI 日出衛星 |
第一節 – M-14 | |
高度 | 13.73公尺[4] |
直徑 | 2.5公尺[4] |
空重 | 11公噸[4] |
總重 | 83公噸[4] |
引擎 | 1固態 |
單引擎推力 | 3760千牛頓[4] |
比衝量 | 274秒[4] |
推進時間 | 51秒[4] |
燃料 | BP-204J[4] |
第二節 – M-24 | |
高度 | 6.61公尺[4] |
直徑 | 2.5公尺[4] |
空重 | 4公噸[4] |
總重 | 37公噸[4] |
引擎 | 1固態 |
單引擎推力 | 1520千牛頓[4] |
比衝量 | 292秒[4] |
推進時間 | 62秒[4] |
燃料 | BP-208J[4] |
第三節 – M-34 | |
高度 | 3.61公尺(發射時) 4.29公尺(延展)[4] |
直徑 | 2.5公尺[4] |
空重 | 1公噸[4] |
總重 | 12公噸[4] |
引擎 | 1固態 |
單引擎推力 | 337千牛頓[4] |
比衝量 | 301秒[4] |
推進時間 | 94秒[4] |
燃料 | BP-205J[4] |
第四節[註 1] – KM-V1 | |
引擎 | 1固態 |
單引擎推力 | 51.9千牛頓 |
比衝量 | 298秒 |
推進時間 | 73秒 |
燃料 | 固態火箭發動機 |
M-V運載火箭屬於較大型的三節式固態燃料的導彈或火箭中,總重約139公噸,較美國空軍的LGM-118A和平守護者飛彈洲際彈道飛彈(88.5公噸)、洛歇·馬丁公司的雅典娜II型運載火箭(120.7公噸)及俄羅斯的R-39 Rif潛艇發射彈道導彈(90公噸)大。而M-V火箭採用了較少見的斜向發射。
國家安全考量
固態燃料火箭的燃料能長時間儲存,且整備時間較短,於軍事應用上較具優勢;宇宙科學研究所於2003年併入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由於當時已運作液態燃料的H-IIA火箭,M-V火箭則面臨退役,但日本國會議員曾提出國家安全相關數據支持固態火箭技術[6]。M-V運載火箭可迅速改裝成軍事武器[7],但可能於政治上面臨相當阻礙[8]。
發射紀錄
M-V火箭於1997年首次發射HALCA無線電望遠鏡,隔年7月發射火星探測器希望號,但於2000年2月10日發射的Astro-EX射線天文衛星則遭遇失敗。由於該次失敗,隼鳥號延至2003年5月9日發射,目標小行星則改為小行星25143[9]。至2005年7月10日發射了Astro-E2以替補2000年失敗的Astro-E。於2006年9月22日發射日出(SOLAR-B)太陽觀測衛星,為M-V火箭的最後一次發射。
發射日期(UTC) | 編號 | 酬載衛星 | 結果 |
---|---|---|---|
1997年2月12日04:50:00 | M-V-1 | Muses B (HALCA) | 成功 |
1998年7月3日18:12:00 | M-V-3 | Planet B (希望號) | 成功 |
2000年210日01:30:00 | M-V-4 | ASTRO-E | 失敗,第一節火箭故障 |
2003年5月9日04:29:25 | M-V-5 | Muses C (隼鳥號) | 成功 |
2005年7月10日 03:30:00 | M-V-6 | ASTRO-E2 (朱雀) | 成功 |
2006年2月21日21:28:00 | M-V-8 | ASTRO-F (光) CUTE-1.7-APD SSP (solar sail sub payload) |
成功 (SSP未能完全展開) |
2006年9月22日21:36 | M-V-7 | Solar-B (日出) HIT-SAT SSSAT (solar sail) |
成功 (微衛星SSSat失敗) |
M-V火箭運載的2號機及9號機原先預定發射LUNAR-A及破曉號,前者因開發進度落後,最終取消該計劃,而後者則變更由H-IIA運載火箭發射。
接續計劃
繼M-V運載火箭後,日本開發成本較低且能迅速裝配的固態運載火箭,稱Epsilon運載火箭[註 3][10],該火箭將運用H-IIA運載火箭的固態輔助火箭(SRB-A)作為第一級。[11][12][13]
相關圖片
-
M-V四號機搭載Astro-E
-
M-V六號機搭載Astro-E2(進行發射前測試)
-
M-V四號機因第一節發生故障,姿態控制系統穩定箭體而繞行螺旋狀軌跡,第二節火箭啟動後,軌跡較為平直
參見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