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科學技術院(韓語:한국과학기술원/韓國科學技術院,英語: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縮寫為KAIST)是一所位於韓國大田廣域市的國立研究型綜合大學,1971年由韓國政府創建。大學位於大田廣域市的大德科學園區內,是韓國首座公立研究型科學與工程機構。
韓國科學技術院 | |||
---|---|---|---|
한국과학기술원 | |||
創辦時間 | 1971年 | ||
學校類型 | 國立研究型大學 | ||
預算 | ₩ 1兆 (2021 財年)[1] | ||
校長 | 李光炯 | ||
行政人員 | 944 (2021年)[2] | ||
教師人數 | 646 (2021年)[2] | ||
學生人數 | 10,793 (2021年)[2] | ||
本科生人數 | 3,605[2] | ||
研究生人數 | 3,069[2] | ||
博士生人數 | 2,765[2] | ||
其他在學人員人數 | 1,354[2](包含碩、博士) | ||
校址 | 南韓大田廣域市儒城區大學路291號 | ||
校區 | 市區
| ||
代表色 | 淡藍色 | ||
隸屬 | 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 環太平洋大學聯盟 亞洲大洋洲頂尖大學工學院聯盟 亞洲科技前沿大學聯盟(ASPIRE League) | ||
電話號碼 | +82 42-350-2114 | ||
網站 | kaist | ||
|
歷史
1971年,韓國政府創建韓國科學院(KAIS),最初院址在韓國首爾,教授都是從美國歸來的韓國籍科學及工程方面的專家。
1973年3月第一屆碩士課程開始,共有6個學科分別是機械工程學、產業工程學、數學暨物理學、電機暨電子工程學、材料工程學、化學暨化學工程學,第一屆共招收106名研究生。
1975年9月,第一屆博士學程開始。
1981年,韓國科學院與韓國科學技術研究所(KIST)合併為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
1984年12月27日,韓國科學技術大學(Kore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IT)於大田市大德研究園區內設立,只開設碩士課程。
1986年3月28日,第一屆韓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士學程開始。
1989年6月4日,因應韓國第6共和成立,韓國科學技術研究所(KIST)從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獨立。
1989年,韓國科學技術院合併韓國科學技術大學(KIT),主校區遷移到目前在大田廣域市的位置。[3]
1990年2月17日,第一屆學士學位生畢業。
1996年10月1日,首爾校區成立TECHNO MBA研究所。
2008年1月10日,將對外正式名稱由韓國科學技術院改為KAIST。
2009年3月,合併韓國情報通信大學,成為KAIST轄下文旨校區。
校區
學科
- 物理系
- 數學科學系
- 化學系
- 納米技術與應用科學技術研究所
- 生物和人腦工程系
- 生物學系
- 醫學科學與工程學研究所
- 機械工程部
- 航空宇宙工程部
- 海洋系統工程部
- 城市和環境工程系
- 化學和分子生物工程系
- 原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
- 核工程學系
- EEWS[4]研究所
- 人文和社會科學系
- 文化科技研究所
- 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 電機工程系
- 計算機科學系
- 信息和通訊工程系
- 工業系統工程系
- 知識服務工程系
- 工業設計系
- 管理工程系
- 管理學研究所
- 財政金融學研究所
- 信息與傳媒管理學研究所
- 管理學系
- 創新與技術管理研究所
相關條目
大學排名
- 2021年[5]
- 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39位。
- 亞洲大學排名:亞洲第11位。
- 2021年[6]
- 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96位。
- 亞洲大學排名:亞洲第13位。
- 世界大學聲譽:世界第71-80區間。
- 2020年
- 世界第201至300區間。
著名校友
- 李章元:歌手(計算機科學系,經濟學碩士,現今正在攻讀文化技術研究所博士課程)
- 申在平:歌手(計算機科學系)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