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 801是IBM設計的實驗性小型計算機。 最終的架構在1980年代被IBM用作各種角色。

1974年左右,IBM正在研究構建每小時處理一百萬個電話的電話交換機的可能性。 他們估計這至少需要6個MIPS處理器。 托馬斯·J·沃森研究中心英語Thomas J. Watson Research Center從事此項目的小組,包括約翰·科克,為此目的設計了處理器。1975年,電話交換項目被放棄,而沒有製造處理器,但是處理器研究一直作為801項目而繼續,始於1975年10月[1]。名稱801來自項目所在的建築物,編號801[2][3]。IBM尋找改善其現有機器性能的方法,項目團隊成員研究了在System/370英語System/370大型機上運行的程序的痕跡,並研究了編譯器代碼。這個項目的想法是,有可能製造一個非常小且非常快的內核,然後可以將其用於任何機器的微碼

最初建議的體系結構是具有24位寄存器且沒有虛擬內存的計算機[4][5]

該項目隨後開發了一種稱為CPU的「快速核心」設計,也稱為801。最終的CPU於1980年夏季投入運行,並使用Motorola MECL-10K技術[1]在大型繞線定製板上實現。 CPU的時鐘頻率為66 ns周期(約15.15 MHz),並且可以以當時約15 MIPS的快速速度進行計算。

801體系結構已在各種IBM設備中使用,包括用於其S/370大型機(例如IBM 3090)的通道控制器,[6]:377各種網絡設備以及最終的IBM 9370英語IBM 9370大型機核心本身[2]。801體系結構的原始版本是IBM RT PC工作站IBM研究院的幾台實驗計算機中使用的IBM ROMP微處理器架構的基礎[6]:378

在1980年代初期,在801上獲得的經驗教訓被重新投入到新的美國項目(America Project)中,從而產生了IBM POWER指令集體系結構和RS/6000台式科學微型計算機[2]

約翰·科克因其801信用而獲得了圖靈獎(1987年)和美國國家科學獎(1994年)[7]

參見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外部鏈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