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國集團(英語:Group of Twenty,縮寫:G20)是一個國際經濟合作論壇,於1999年9月26日在德國柏林成立,由七國集團(加拿大、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金磚國家最初5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七個重要經濟體(墨西哥、阿根廷、土耳其、南韓、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沙地阿拉伯)及兩個區域組織歐洲聯盟和非洲聯盟組成。按照慣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列席該組織的會議。
G20由世界上大多數實力最強的經濟體組成,包括工業化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它約佔世界生產總值的80%,國際貿易的75%,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二和以及世界土地面積的60%。[2][3]
G20成立於1999年,是為了應對幾次世界經濟危機。自2008年以來,每年至少召開一次峰會,各成員國的政府首腦或國家元首、財政部部長或外交部部長以及其他高級官員都參加;歐盟由歐盟委員會和歐洲中央銀行代表。其他國家、國際組織和非政府組織受邀參加峰會,有些是永久參加。[4][5][6]
在2009年峰會上,G20宣佈自己是國際經濟和金融合作的主要場所。該組織的地位在隨後的十年中不斷提升,分析人士認為它具有相當大的全球影響力;該組織還因其成員有限、缺乏執行權、以及涉嫌破壞性行為而受到批評。峰會經常遭到抗議,尤其是反全球化團體的抗議。[7][8][9][10]
2023年9月,在第十八屆G20峰會上,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宣佈非洲聯盟被納入G20成員,成為第2個區域組織成員。[11]
歷史
G20是二戰後一系列旨在協調國際經濟政策的舉措中的最新舉措,其中包括「布雷頓森林體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等機構,以及現在的世界銀行以及世界貿易組織。
G20是在1999年6月的G7科隆峰會上預示的,並在1999年9月26日的G7財長會議上正式成立,並於1999年12月15日至16日在柏林舉行了首次會議。[12]
布魯金斯學會的科林·I·巴拉福特和約翰內斯·F·林恩2004年的一份報告稱,該組織主要是在七國集團兼任主席艾切爾倡議下成立的。然而,巴拉福特後來將時任加拿大財政部部長(以及未來的加拿大總理)保羅·馬丁描述為「G20財政部部長級組建的關鍵設計師」,以及後來「提議G20國家轉向領導人級別峰會」。加拿大學術界和新聞界也將G20確定為馬丁和時任美國財政部部長拉里·薩默斯發起的項目。但所有人都承認,德國和美國在將他們的願景變為現實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13][14][15][16][17]
馬丁和薩默斯構想G20是為了應對20世紀90年代末席捲新興市場的一系列大規模債務危機,首先是墨西哥比索危機,隨後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1998年俄羅斯金融危機,最後是對美國的影響最大,最顯着的形式是1998年秋季著名對沖基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倒閉。它表明,在一個快速全球化的世界中,七國集團、八國集團和布雷頓森林體系將無法提供金融穩定,他們構想了一個由世界主要經濟體組成的新的、更廣泛的常設集團,該集團將給予發言權和新的權力,提供它的責任。[16][17]
G20成員資格由艾切爾的副手凱奧·科赫-威瑟和薩默斯的副手蒂莫西·蓋特納決定。根據政治經濟學家羅伯特·韋德的說法:
「蓋特納和科赫-威悉列出了國家名單,說加拿大加入,葡萄牙退出,南非加入,尼日和埃及退出等等;他們將名單發送給其他七國集團財政部部長;並向第一個國家發出了邀請。」
G20的主要關注點是全球經濟治理。每年的峰會主題都有所不同。2006年G20部長級會議的主題是「建設和維持繁榮」。討論的問題包括實現「持續增長」的國內改革、全球能源和資源商品市場、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改革以及人口變化的影響。
2008年,巴西財政部部長吉多·曼特加擔任G20主席,提議就金融市場競爭、清潔能源、經濟發展以及增長和發展的財政要素進行對話。
2008年10月11日,在八國集團財長會議結束後,美國總統喬治·W·布殊表示,下一次二十國集團會議對於尋找解決2008年日益嚴重的經濟危機的方案非常重要。
組織
G20的運作沒有常設秘書處或工作人員。該小組的主席每年由成員輪流擔任,並從不同區域的國家集團中選出。現任主席在任期內設立一個臨時秘書處,負責協調小組的工作並組織會議。2022年峰會在印度尼西亞峇厘島舉行。印度是現任主席國並主辦了2023年峰會。巴西將主辦2024年峰會。[18]
2010年,法國總統尼古拉·薩科齊提議設立一個類似於聯合國的常設G20秘書處。建議將首爾和巴黎作為其總部的可能地點。巴西和中國支持設立秘書處,而意大利和日本則表示反對該提議。南韓提出了一個「網絡秘書處」作為替代方案。有人認為,G20一直使用經合組織作為秘書處。[19][20]
領導人峰會
G20財長和央行行長峰會負責籌備領導人峰會並執行其決定,其成立是為了應對2007年至2008年的金融危機,以及人們日益認識到主要新興國家沒有被充分納入金融體系,全球經濟討論和治理的核心。此外,還舉行了G20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峰會。
2008年在華盛頓特區首次舉行峰會後,G20領導人每年舉行兩次會議:2009年舉辦在英國倫敦和美國匹茲堡,以及2010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和南韓首爾。[21]
自2011年法國擔任G20主席國以來,峰會每年僅舉行一次。2011年於法國康城舉辦,2012年於墨西哥洛斯卡沃斯舉辦,2013年於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辦,2014年於澳大利亞布里斯班舉辦,2015年峰會在土耳其安塔利亞舉辦,2016年峰會在中國杭州舉辦,2017年峰會在德國漢堡舉行,2018年峰會在阿根廷布宜羅富艾利斯舉行,2019年峰會在日本大阪舉行,2020年峰會於沙地阿拉伯利雅得舉行,但由於新冠肺炎(COVID-19)影響,峰會以線上視像方式舉行,2021年峰會在意大利羅馬舉行,2022年峰會在印度尼西亞峇里島舉行。[22]2023年峰會在印度新德里舉行。2024年峰會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
自2010年以來,G20還舉行了多次部長級會議。農業部部長級會議於2011年和2012年舉行;2012年和2013年舉行了外交部部長會議;貿易部部長於2012年和2014年舉行會議,就業部長級會議自2010年以來每年舉行一次。[23]
2012年,G20成員國及其他受邀國旅遊部長、代表團團長,以及世界旅行和旅遊理事會、世界旅遊組織等旅遊領域組織的代表。旅遊組織在墨西哥梅里達舉行了第四次G20會議,重點討論「旅遊業作為創造就業機會的手段」。這次會議和世界旅遊理事會的簽證影響研究的結果是,隨後於6月18日至19日在洛斯卡沃斯召開的G20領導人會議將首次認識到旅遊的影響。那一年,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宣言增加了以下聲明:「我們認識到旅行和旅遊業作為創造就業、經濟增長和發展的工具的作用,並在認識到各國擁有控制外國人入境的主權權利的同時,我們將努力制定旅行便利化舉措,以支持創造就業、高質量工作、減貧和全球增長。」[24]
2014年3月,澳大利亞時任外長朱莉·畢曉普在澳大利亞主辦2014年布里斯班G20峰會時,提議禁止俄羅斯參加峰會,原因是俄羅斯吞併烏克蘭克里米亞。金磚國家外長隨後提醒畢曉普,「二十國集團的託管權平等屬於所有成員國,任何一個成員國都不能單方面決定其性質」。
2016年,G20將其對2030年議程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承諾分為三個關鍵主題:促進強勁、可持續和平衡的增長;保護地球免遭退化; 進一步加強與低收入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合作。G20杭州峰會上,成員們商定了行動計劃,並向成員國發佈了高級別原則文件,以幫助推動議程落實。[25]
印度尼西亞於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擔任G20主席國。在擔任主席期間,印度尼西亞重點關注全球COVID-19大流行以及如何共同克服與之相關的挑戰。印度尼西亞擔任G20主席國期間的三個優先事項是全球衛生架構、數碼化轉型和可持續能源轉型。
印度自2022年12月1日起擔任G20主席國,2023年9月9日至10日在新德里舉行。在2023年8月26日的採訪中,納倫德拉·莫迪總理對印度擔任輪值主席國期間二十國集團國家不斷發展的議程表示樂觀,轉向以人為本的發展方針,與全球南方的關切相一致,包括解決氣候變化、債務重組等問題 通過G20債務共同框架以及全球加密貨幣監管戰略。G20因非洲聯盟的加入而擴大規模,這也是自1999年以來首次加入。[26][27][28][29][30]
2024年主席國巴西推出了G20社交空間,該組織將首次讓民間社會參與辯論,參與峰會的討論和政策制定並為其做出貢獻。[31]
為了決定某一年由哪個成員國擔任G20領導人會議主席,除歐盟和非洲聯盟外,所有成員都被分配到五個不同的組中的一個,除了一個組外,所有組別都有四名成員,另一組則有四名成員。除第一組和第二組外,同一地區的國家被分在同一組。同一組內的所有國家都有資格在輪到本組時擔任G20主席國。因此,G20下任主席國需要自行協商選出。每年,從12月1日至11月30日期間,都會有不同的G20成員國擔任輪值主席國。這一制度自2010年南韓擔任G20主席國(第五組)以來一直在實行。[32][33]
為了確保連續性,主席職位得到了由當前、上屆和下屆東道國組成的「三駕馬車」的支持。[34]
部長會議及延伸會議
此章節需要擴充。 (2023年4月5日) |
2020年7月22日,二十國集團數位經濟部部長會議以視像方式舉行。中國國務院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率團參會並發言。[35]
2021年10月12日,二十國集團在意大利索倫托以線上線下結合方式舉行貿易部部長會議。[36]
2021年,首次發展部部長會議於在意大利舉行。2022年9月8日,第二次發展部部長會議在印度尼西亞舉行。[37]
2022年9月1日,二十國集團教育部部長會議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舉行。中國教育部部長懷進鵬視像出席會議並講話。[38]
2023年3月2日,二十國集團外長會在印度新德里舉行全體會議,中國外交部部長秦剛出席會議。[39]
自2022年以來,原「財政部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會議」更名為「財政軌道會議」(Finance Track meetings)。
成員國
截至2023年,該組織共有21個成員: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中國、法國、德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意大利、日本、墨西哥、俄羅斯、沙地阿拉伯、南非、南韓、土耳其、英國、美國、歐盟和非洲聯盟。受邀嘉賓包括西班牙、聯合國、世界銀行和東盟等。[40][41]
出席領導人峰會的有19個國家、非盟、歐盟的領導人,部長級會議的有19個國家、非盟、歐盟的財長和央行行長。
此外,每年G20的嘉賓包括西班牙;東盟主席國;非洲發展新夥伴關係 (NEPAD) 的一名代表和國家領袖邀請的一個國家(有時不止一個),通常來自其所在地區。[42][43][44]
2023年在印度舉行的二十國集團第十八次會議上,非洲聯盟被納入二十國集團成員。這一消息是由現任2023年G20峰會主席的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宣佈的。[45]
成員國 | 國家元首 | 政府首腦 | 財政部長 | 央行行長 |
---|---|---|---|---|
阿根廷 | 路易斯·卡普托
|
聖地牙哥·鮑西利
| ||
澳洲 | 米歇爾·布洛克
| |||
巴西 | 羅伯托·坎波斯·內托
| |||
加拿大 | 蒂夫·邁克勒姆
| |||
中國 | ||||
法國 | 安托萬·阿爾芒
|
法蘭西斯·維勒魯瓦·德加羅
| ||
德國 | 阿希姆·納格爾
| |||
印度 | ||||
印度尼西亞 | 英卓華
|
佩里·瓦吉約
| ||
意大利 | 詹卡洛·喬爾傑蒂
|
法比奧·帕內塔
| ||
日本 | ||||
墨西哥 | 羅赫略·拉米雷斯·德拉奧
|
維多利亞·羅德里格斯·塞哈
| ||
俄羅斯 | ||||
沙地阿拉伯 | 穆罕默德·傑德安
|
法哈德·穆巴拉克
| ||
南非 | 埃諾克·戈東瓦納
|
萊西塔·丹雅格
| ||
南韓 | 李昌鏞
| |||
土耳其 | 穆罕默德·希姆謝克
|
法提赫·卡拉漢
| ||
英國 | 安德魯·貝利
| |||
美國 | ||||
歐洲聯盟[46] | 夏爾·米歇爾(歐洲理事會主席) | 烏爾蘇拉·馮德萊恩(歐盟委員會主席) | 保羅·真蒂洛尼(歐盟經濟事務專員) | 克里斯蒂娜·拉加德 |
非洲聯盟 | 穆罕默德·加祖瓦尼(非洲聯盟主席) | 穆薩·法基(非洲聯盟委員會主席) | 維克多·哈理遜(非盟經濟事務專員 )[47] | (非洲中央銀行尚未成立) |
成員國 | 貿易額 億美元 (2021)[48] |
名義GDP 百萬美元 (2022)[49] |
GDP(PPP) 百萬美元 (2022)[49] |
人均名義GDP 美元 (2022)[50][51] |
人均GDP(PPP) 美元 (2022)[49] |
HDI (2021) |
人口 (2022) |
面積km2 | P5 | G4 | G7 | BRICS | MIKTA | DAC | OECD | C'wth | 經濟體分類 (IMF)[52] |
---|---|---|---|---|---|---|---|---|---|---|---|---|---|---|---|---|---|
阿根廷 | 1,411 | 630,698 | 1,207,228 | 13,622 | 26,074 | 0.842 | 46,300,000 | 2,780,400 | 新興經濟體 | ||||||||
澳洲 | 6,060 | 1,724,787 | 1,615,286 | 66,408 | 62,192 | 0.951 | 26,141,369 | 7,692,024 | 發達經濟體 | ||||||||
巴西 | 5,155 | 1,894,708 | 3,782,763 | 8,857 | 17,684 | 0.754 | 217,240,060 | 8,515,767 | 新興經濟體 | ||||||||
加拿大 | 10,116 | 2,200,352 | 2,240,390 | 56,794 | 57,827 | 0.936 | 38,743,000 | 9,984,670 | 發達經濟體 | ||||||||
中國 | 60,525 | 18,321,197 | 30,074,380 | 12,970 | 21,291 | 0.768 | 1,448,401,200 | 9,596,960 | 新興經濟體 | ||||||||
法國 | 12,989 | 2,778,090 | 3,688,323 | 42,330 | 56,200 | 0.903 | 68,305,148 | 640,679 | 發達經濟體 | ||||||||
德國 | 30,521 | 4,031,149 | 5,316,933 | 48,398 | 63,835 | 0.942 | 84,316,622 | 357,114 | 發達經濟體 | ||||||||
印度 | 9,683 | 3,468,566 | 11,665,486 | 2,466 | 8,293 | 0.633 | 1,406,632,000 | 3,287,263 | 新興經濟體 | ||||||||
印度尼西亞 | 4,259 | 1,289,429 | 4,023,501 | 4,691 | 14,638 | 0.705 | 279,088,893 | 1,904,569 | 新興經濟體 | ||||||||
意大利 | 11,678 | 1,996,934 | 3,022,162 | 33,740 | 51,062 | 0.895 | 61,095,551 | 301,336 | 發達經濟體 | ||||||||
日本 | 15,250 | 4,300,621 | 6,109,961 | 34,358 | 48,813 | 0.925 | 127,061,000 | 377,930 | 發達經濟體 | ||||||||
墨西哥 | 10,172 | 1,424,533 | 2,919,875 | 10,948 | 22,440 | 0.758 | 131,541,424 | 1,964,375 | 新興經濟體 | ||||||||
南韓 | 12,595 | 1,734,207 | 2,765,834 | 33,592 | 53,574 | 0.925 | 51,844,834 | 100,210 | 發達經濟體 | ||||||||
俄羅斯 | 7,978 | 2,133,092 | 4,649,674 | 14,665 | 31,967 | 0.822 | 145,807,429 | 17,098,242 | 新興經濟體 | ||||||||
沙地阿拉伯 | 4,290 | 1,010,588 | 2,018,260 | 27,941 | 55,802 | 0.875 | 36,168,000 | 2,149,690 | 新興經濟體 | ||||||||
南非 | 2,376(估計) | 411,480 | 949,846 | 6,739 | 15,556 | 0.713 | 61,060,000 | 1,221,037 | 新興經濟體 | ||||||||
土耳其 | 4,966 | 853,487 | 3,320,994 | 9,961 | 38,759 | 0.838 | 85,551,932 | 783,562 | 新興經濟體 | ||||||||
英國 | 11,620 | 3,198,470 | 3,776,044 | 47,318 | 55,862 | 0.929 | 68,492,933 | 242,495 | 發達經濟體 | ||||||||
美國 | 46,896 | 25,035,164 | 25,035,164 | 75,180 | 75,180 | 0.921 | 337,341,954 | 9,833,517 | 發達經濟體 | ||||||||
歐洲聯盟 | 50,781* | 16,613,060 | 24,048,856 | 37,276 | 53,960 | 0.900 | 512,596,403 | 4,233,262 | 大多數為發達經濟體 |
*:不包括歐盟國家內部貿易值,若包括則為130,990億美元。
亞洲開發銀行(ADB)2011年發佈的一份報告預測,中國、印度等亞洲大國經濟體未來將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報告聲稱,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崛起預示着新的世界秩序,G20將成為全球經濟指導委員會。亞行還指出,在2000年代末經濟衰退之後,亞洲國家引領了全球復甦。它預測該地區將在全球舞台上發揮更大的作用,通過加強區域內貿易和刺激內需來制定二十國集團平衡和可持續增長的議程。
輪值主席
二十國峰會輪值主席國。除歐盟外,所有成員國被分配到以下五個不同組別。
然後,五個組輪流,當輪到某個組別時,該組內之成員協調得出主席國.:
受邀與會國和組織
通常,一些非G20正式成員的參與者會收到參加峰會的邀請。永久受邀嘉賓包括:西班牙;東盟主席和非洲發展新夥伴關係的代表以其組織領導人和本國政府首腦的身份應邀出席。此外,金融穩定委員會、國際勞工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聯合國、世界銀行集團和世界貿易組織的領導人也受邀參加預演。在各自組織的政策範圍內進行峰會規劃。[42][53]
其他受邀者由主辦國選擇,通常是來自其所在地區的一兩個國家。例如,南韓邀請了新加坡。過去曾受邀的國際組織包括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BCBS)、獨立國家聯合體(CIS)、歐亞經濟共同體(EAEC)、歐洲中央銀行,世界銀行(ECB)、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FAO)、全球治理組織(3G)和海灣合作委員會(GCC)。此前,荷蘭的地位與西班牙類似,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國也會收到邀請,但僅限以該身份,而不是作為本國領導人。[54]
每年峰會都有一些組織、智庫[55]和國家被邀請參與會議。
議程
美國、加拿大和德國政策制定者構想的G20峰會最初議程非常關注主權債務的可持續性和全球金融穩定,並以包容性的形式將最大的發展中經濟體作為平等夥伴納入進來。在2008年11月的一次峰會上,該集團領導人承諾向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金融組織捐款數萬億美元,主要用於重建全球金融體系。[57][58]
G20國家的碳排放量幾乎佔全球的75%。2015年通過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巴黎氣候協議後,G20議程中添加了更多「具有全球意義的問題」:移民、數字化、就業、醫療保健、婦女經濟賦權、發展援助以及阻止氣候變化氣候變化。[60][61][62]
G20國家的碳排放量幾乎佔全球的75%,並在2009年承諾逐步取消「低效補貼」。儘管有這些承諾,2015年至2021年間,G20成員仍向化石燃料公司提供了超過3.3萬億美元的補貼,其中一些國家增加了補貼;澳大利亞(+48.2%)、美國(+36.7%)、印度尼西亞(+26.6%)、法國(+23.8%)、中國(+4.1%)、巴西(+3.0%)、墨西哥(+2.6%)。僅中國就生產了世界上一半以上的煤電。[61]
德國聯邦財政部部長沃爾夫岡·朔伊布勒堅持認為,G20國家面臨的問題是相互關聯的,無論是純粹的金融問題還是發展問題,以及達成有效、跨領域政策措施的必要性:「全球化已使數億人擺脫貧困,但某些方面的挫敗感也日益增加、國家安全和移民都是相互關聯的。」[63]
G20參與小組
G20參與小組和會前會議是由東道國組織領導的獨立團體。他們代表不同的利益相關者群體,共同制定不具約束力的政策建議,正式提交給G20領導人審議。
在印度尼西亞主辦的2022年G20峰會上,成立了10個參與小組,以促進獨立利益相關者為G20領導人制定提案和政策建議。
Startup20和其他少數參與小組是在2023年G20印度擔任主席國期間發起的。
影響力和責任
儘管缺乏執行規則的正式能力,二十國集團的重要成員身份使其能夠對全球政策提供強有力的投入。對於G20的合法性存在爭議,對其組織及其宣言的有效性也存在批評。[64][65]
G20的透明度和問責制受到了批評者的質疑,他們呼籲人們注意缺乏正式章程以及最重要的G20會議都是閉門舉行的事實。2001年,經濟學家法蘭西斯·斯圖爾特提議在聯合國內設立經濟安理會,作為G20的替代方案。在這樣的理事會中,成員將由聯合國大會根據其對世界經濟的重要性以及他們願意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的貢獻進行選舉。[66]
與峰會相關的安全成本和程度在主辦國往往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G20峰會吸引了來自不同背景的抗議者,包括資訊活動人士、部分準備金銀行的反對者和反資本主義反資本主義者。2010年,多倫多G20峰會引發大規模抗議和騷亂,導致了加拿大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逮捕潮。[67]
對G20成員資格獨特性的看法
儘管G20表示該組織的「經濟實力和廣泛的成員資格使其在全球經濟和金融體系的管理方面具有高度的合法性和影響力」,但其合法性卻受到了挑戰。丹麥國際問題研究所2011年的一份報告批評了G20的排他性,特別強調了其對非洲國家的代表性不足,以及邀請非成員國觀察員的做法僅僅是「邊緣讓步」,這並沒有賦予該組織代表性。關於成員資格問題,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指出了取悅所有人的難度:「每個人都希望擁有儘可能小的團體,其中包括他們。因此,如果他們是世界上第21大國家,他們想要G-21,並且認為 如果它們被剔除,那是非常不公平的。」其他人在2011年表示,排他性並不是一個無法克服的問題,並提出了一些機制,通過這些機制可以使其變得更具包容性。[68][69][70]
與挪威對包容性國際進程、聯合國和聯合國系統的重視相一致,挪威現任首相喬納斯·加爾·斯托爾在2010年接受《明鏡周刊》採訪時稱G20是「二戰以來最大的挫折之一」173個聯合國成員國並不在G20之列。其中包括挪威,它是一個主要發達經濟體,也是聯合國國際發展計劃的第七大捐助國,它不是歐盟成員國,因此在G20中也沒有間接代表。與其他此類國家一樣,挪威在該組織中幾乎沒有發言權。Støre認為,G20損害了二戰後成立的國際組織的合法性,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組織、世界銀行和聯合國:[71][72]
G20是一個自行任命的組織。其組成是由主要國家和大國決定的。它可能比僅代表最富裕國家的七國集團或更具代表性,但它仍然是任意的。我們不再生活在19世紀,那個大國相遇並重新繪製世界地圖的時代。沒有人需要新的維也納國會。
然而,挪威在實踐中緩和了這一立場,並多年來為G20的多項工作做出了貢獻,特別是在健康、能源和氣候方面。在埃爾娜·索爾伯格政府的領導下,挪威出席了2017年在德國漢堡舉行的G20峰會。[73]
按GDP計算,西班牙是世界第十五大經濟體(按購買力平價計算,排名第十六),在歐盟中排名第四,在西班牙語國家中排名第二,在伊比利亞美洲排名第三。此外,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多家西班牙公司獲得了跨國地位,西班牙是全球重要的外國投資者。其數量明顯超過了阿根廷、南非等G20現有成員的數量。這導致了有人認為的G20成員事實上的地位。然而,常任客人西班牙並不打算申請正式會員資格。[42]
在2009年G20倫敦峰會之前,波蘭政府表示有興趣加入西班牙和荷蘭行列,並譴責少數歐洲領導人在未經合法授權的情況下以歐盟集體的名義在屬於歐盟的案件中發言的「組織混亂」。
2010年與外國外交官會面時,波蘭總統萊赫·卡欽斯基表示:[74]
根據我們的數據,波蘭經濟在世界經濟中排名第18位。我國的地位是G20成員之一。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假設:首先,它源於波蘭的經濟規模,其次,它源於波蘭是該地區最大的國家,也是經歷過某種故事的最大國家。這個故事是一次政治和經濟轉型。
2012年,蒂姆·弗格森在《福布斯》上寫道,應該考慮將阿根廷換成波蘭,聲稱波蘭經濟正在走向歐洲的領導地位,其成員身份將更加合法。Marcin Sobczyk 在《華爾街日報》上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世界銀行的馬姆塔·穆爾蒂表示:「要加入『俱樂部』,波蘭能做的就是繼續努力,就好像它已經加入了它想加入的俱樂部一樣。」[75][76][77][78]
2014年,諮詢公司安永發佈了關於G20最佳成員的報告。在分析貿易、機構和投資聯繫後,波蘭被列為最佳成員之一。[79]
G20成員資格已成為波蘭法律與正義黨和總統安傑伊·杜達形象計劃的一部分。2017年3月,波蘭副總理馬特烏什·莫拉維茨基作為第一位波蘭代表參加了在巴登舉行的二十國集團財長會議。[80][81]
2010年6月,新加坡駐聯合國代表警告G20,其決定將影響「所有國家,無論大小」,並聲稱重要的非G20成員應參與金融改革討論。此後,新加坡在組織全球治理小組(3G)方面發揮了主導作用,該小組是一個由30個非G20國家(包括幾個微型國家和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組成的非正式組織,旨在更有效地將他們的觀點納入G20進程。新加坡擔任3G主席國被視為邀請新加坡參加2010年11月在南韓舉行的G20峰會以及2011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峰會的理由。[82][83][84][85]
美國雜誌《外交政策》發表文章譴責G20的主要職能是替代所謂的排他性的G8。它質疑一些G20成員的行為,並提出一些國家首先就不應該成為G20成員的觀念。此外,由於大衰退的影響仍在持續,該雜誌批評了G20實施世界金融機構改革的努力,並將此類努力稱為失敗。[86]
2022年3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美國總統祖·拜登呼籲將俄羅斯從該組織中除名。或者,他建議允許烏克蘭參加2022年G20峰會,儘管它不是成員國。加拿大總理賈斯汀·杜魯多也表示,該組織應該「重新評估」俄羅斯的參與。俄羅斯聲稱這不會是一個重大問題,因為大多數G20成員已經因戰爭而在經濟上與俄羅斯作鬥爭。中國表示驅逐俄羅斯會適得其反。2022年11月,印度尼西亞和俄羅斯表示普京不會親自出席G20峰會,但可能以虛擬方式出席。在2022年峰會期間,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出現在視像聲明中,並多次將大會稱為「G19」,以此表明他認為俄羅斯應該被從該組織中除名的觀點。[87][88][89]
參見
註釋
參考文獻
相關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