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軟件基金會
支持自由軟件運動的非營利組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自由軟件基金會(英語:Free Software Foundation,縮寫:FSF)是一個致力於推廣自由軟件的美國民間非牟利性組織。它於1985年10月由李察·斯托曼建立。其主要工作是執行GNU計劃,開發更多的自由軟件。
![]() |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
從其建立到1990年代中自由軟件基金會的基金主要被用來僱用編程師來發展自由軟件。從1990年代中開始寫自由軟件的公司和個人繁多,因此自由軟件基金會的僱員和志願者主要在自由軟件運動的法律和結構問題上工作。
最近工作

- GNU工程
- 自由軟件基金會最早的目的在於促進自由軟件的開發,但自由軟件基金會也有開發GNU作業系統的任務。
- 施行GPL
- 自由軟件基金會具有施行GNU通用公眾特許條款和其它GNU特許條款的能力和資源,但自由軟件基金會只對它擁有著作權的軟件負責。其它軟件必須由它們自己的擁有人來負責,原因是從法律規定上自由軟件基金會無法為這些其它軟件負責。自由軟件基金會每年約接觸到50個違反GNU通用公眾特許條款的事件,自由軟件基金會試圖不通過法院使對方遵守GNU通用公眾特許條款。
- GNU特許條款
- GNU通用公眾特許條款是自由軟件工程中最普及的特許條款。最新的版本(版本3)發表於2007年6月29日。自由軟件基金會還釋出了GNU較寬鬆公共許可證和GNU自由文件特許條款。
- 監督著作權
- 自由軟件基金會擁有大多數GNU軟件和一些非GNU自由軟件的著作權。每個GNU軟件套件的貢獻者必須簽署著作權檔案,這樣自由軟件基金會可以在訴訟案中在法庭上維護這些軟件。此外這樣假如特許條款有所變化的話不必徵求軟件所有的貢獻者的同意。
- 自由軟件目錄
- 自由軟件目錄是所有自由軟件套件的一個列表。其中列出的每個軟件套件含47條資訊,比如工程的首頁、程式師、程式語言等。目的是提供一個自由軟件的搜尋引擎和為用戶提供一個檢查一個軟件套件是否自由的工具。自由軟件基金會為此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獲得少數基金。計劃是將來這個目錄可以翻譯成不同的語言。
- 維持自由軟件的定義
- 自由軟件基金會維持多個定義自由軟件運動的文獻。
- 法律教育
- 自由軟件基金會舉辦關於GNU通用公眾特許條款的法律問題的研究會,向律師提供諮詢服務。
- 工程管理
- 自由軟件基金會通過它的GNU草原(GNU Savannah)頁面提供工程管理的服務。
- 頒發獎勵
- 自由軟件基金會每年頒發兩部獎勵:自由軟件進步大獎和社會福利自由軟件獎勵。
高優先計劃
自由軟件基金會列出了一個高優先計劃(high priority projects)列表,FSF認為這些計劃需要自由軟件社區們的注意,這些計劃所開發的項目目前並沒有自由軟件可以用來取代非自由軟件。
目前計劃[5]:
- Gnash — 自由的Flash player軟件
- Coreboot — 一個自由BIOS的運動
- 一個代替Skype的自由軟件
- 一個自由的視像編輯軟件
- 一個代替Google Earth的自由軟件
- GNU Octave — 一個代替Matlab的自由軟件
- 代替OpenDWG函式庫
- GDB的可逆性偵錯
- 自由的網絡路由器驅動程式
- 一個代替Oracle Forms的自由軟件
- 自動轉錄Automatic transcription
結構
2002年11月25日自由軟件基金會向個人提供自由軟件基金會附屬會員的可能性。到2005年3月它擁有3400多位附屬會員。2003年3月5日它向商業企業提供公司保護計劃,到2004年4月它擁有45位公司保護。
- Geoffrey Knauth,SFA公司進階程式設計師
- 亨利·普樂,CivicActions公司的建立人
- Odile Bénassy,巴黎第十一大學電腦科學研究工程師[6][7]
- 傑拉德·傑伊·薩斯曼,麻省理工學院電腦科學教授
- 李察·斯托曼,自由軟件基金會的建立人並任主席至2019年9月16日
2001年在德國成立了歐洲自由軟件基金會作為自由軟件基金會在歐洲的代表人。2003年在喀拉拉邦成立了印度自由軟件基金會。2005年據傳有打算成立拉丁美洲自由軟件基金會的計劃。而在臺灣,與自由軟件基金會無直接關係的中華民國軟件自由協會於2001年成立,又該基金會將自由軟件基金會和GNU的繁體中文業務合併在同一個網站(即GNU繁體中文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兩者共同推廣自由軟件與開放原始碼的普及。
獎勵
- 1999年:林納斯·托瓦茲獎
- 2005年:電子藝術大獎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