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蝸牛(學名:Euglandina rosea,英語:rosy wolfsnail或cannibal snail)是橡子螺屬下的一種體型中等的蝸牛食肉動物,以捕獵其他蝸牛和軟體動物為食。

快速預覽 玫瑰蝸牛, 科學分類 ...
玫瑰蝸牛
Thumb
一隻生活在考艾島的玫瑰蝸牛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軟體動物門 Mollusca
綱: 腹足綱 Gastropoda
目: 柄眼目 Stylommatophora
科: 旋軸螺科 Spiraxidae
屬: 真橡子螺屬 Euglandina
種:
玫瑰蝸牛 E. rosea
二名法
Euglandina rosea
(Férussac, 1821)
異名
  • Achatina rosea Férussac, 1821 (original combination)
  • Glandina bullata Gould, 1848
  • Glandina corneola W. G. Binney, 1857
  • Glandina parallela W. G. Binney, 1857
  • Glandina truncata Say, 1831
  • Glandina truncata var. abbreviata Martens in Albers, 1860
  • Glandina truncata var. macer Dall, 1890
  • Glandina truncata var. minor W. G. Binney, 1885
  • Glandina truncata var. minor Pilsbry, 1899
  • Glandina truncata var. ovata Dall, 1890
  • Helix (Cochlicopa) rosea Férussac, 1821
關閉

分佈

Thumb
一隻位於佛羅里達州西北部的玫瑰蝸牛

玫瑰蝸牛原産於北美洲熱帶地區,為包括夏威夷等眾多地區內的入侵物種,更是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之一。

當地於1955年引進玫瑰蝸牛,原為用來消滅夏威夷另一入侵物種:非洲大蝸牛[1]。然而玫瑰蝸牛不僅只消滅了非洲大蝸牛,甚至還對當地夏威夷蝸牛的生存造成了巨大威脅。該物種引入的第一年,便使當地原生的樹蝸牛面臨瀕臨絕種。而自公元1500年以來的大型軟體動物滅絕,就有70%就發生在夏威夷,而其中的三分之一便是玫瑰蝸牛造成的[2]

1959年10月,中央研究院農試所以防治氾濫於台灣農田的褐雲瑪瑙螺Achatina fulica (=Lissachatina fulica) 為目的,首次從已野放成功的夏威夷引入台灣飼育數年,認為可以適應台灣之氣候並在1959至1965年間投放台北、新竹、嘉義、南投、台東等地田間[3][4],然釋放的蝸牛雖能生長繁殖,卻呈逐年減少之勢[4],1965後因經費問題中止釋放,現今在台灣已杳無蹤跡[4][5]

faviconfaviconfavicon
3 sources

描述

玫瑰蝸牛的蝸牛殼顏色為淺褐並略帶灰色,下觸角很長,幾乎及地。殼的長度一般為40—50毫米(1.6—2.0英寸),但也可能長到60—70毫米(2.4—2.8英寸)[6]

favicon
1 source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