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英國歷史學家、作家(1917—2012)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艾力·約翰·歐內斯特·霍布斯邦,CH,FBA(Eric John Ernest Hobsbawm,/ˈhɒbz.bɔːm/;1917年6月9日—2012年10月1日)英國歷史學家及作家。
1917年出生於埃及亞歷山大的猶太中產家庭。父親是移居英國的俄國猶太後裔,母親則來自哈布斯堡王朝治下的中歐。1919年舉家遷往維也納,1931年徙居柏林。在一次戰後受創至深的德奧兩國度過童年。1933年因希特拉掌權而轉赴英國,完成中學教育,並進入劍橋大學學歷史。1947年成為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講師,1959年升任高級講師,1978年取得該校經濟及社會史教授頭銜,1982年退休。之後大部分時間任教於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是該校政治及社會史榮譽教授。
2012年10月1日,因肺炎併發症,病逝於倫敦皇家自由醫院(Royal Free Hospital),享耆壽95歲[1]。
霍氏是英國著名的左派史家,自就讀大學期間即活躍於大不列顛共產黨,直至該黨於1991年解散為止都是共產黨員[2]。就讀劍橋大學期間,霍氏是共產黨內的活躍分子,與威廉士、湯普森等馬派學生交往甚密;在1952年麥卡錫主義白色恐怖氣焰正盛之時,更與希爾等人創辦著名的新左史學期刊《過去與現在》。馬克思主義者的政治背景雖令霍氏的教職生涯進展艱辛,但卻使他與國際社會間有着更廣泛的接觸經驗及更多研究機會,從而建立了他在國際上的崇高聲譽。
霍氏的研究時期以19世紀為主,並延伸及17、18和20世紀;研究的地區則從英國、歐洲,廣至拉丁美洲。除專業領域外,霍氏也經常撰寫當代政治、社會評論,歷史學、社會學理論,以及藝術、文化批評等。他在勞工運動、農民叛變和世界史範疇中的研究成果,堪居當代史家的頂尖之流,影響學界甚巨;而其宏觀通暢的寫作風格,更將敘述史學的魅力擴及一般閱聽大眾。如《新左評論》名編輯安德生所言:霍氏不可多得的兼具了知性的現實感和感性的同情心。一方面是個腳踏實地的唯物主義者,提倡實力政治;另一方面又能將波西米亞主義、土匪強盜和無政府主義者生活寫成優美哀怨的動人故事。
霍氏著作甚豐,先後計有多部專書問世,包括:
關於霍氏之著作︰
霍布斯邦家族的姓氏原為"Hobsbaum",但登記其出生證明的英國領事館職員卻錯將"u"登記為"w",使他的姓氏變成了"Hobsbawm"。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