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周刊》(英語:Asiaweek),又稱《亞洲周刊 (英文版)[1],又譯作《亞洲新聞》[2]、《亞洲新聞周刊》[3]、《亞洲報道周刊》[4],是一份專注於亞洲事務的英文新聞雜誌,由時代公司英屬香港成立的子公司亞洲周刊有限公司(Asiaweek Limited)每周出版。該刊物成立於1975年[5]總部位於香港,作為《時代周刊》的亞洲版[6]。時代公司總編輯諾曼·珀爾斯汀(Norman Pearlstine)稱,由於「廣告市場不景氣」,該雜誌於2001年12月7日停刊。停刊前,該周刊的發行量達12萬冊[7]

Quick Facts 亞洲周刊Asiaweek, 發行周期 ...
亞洲周刊
Asiaweek
發行周期周刊
創辦者米高·奧尼爾
泰伊爾·雅各·索尼·喬治
創刊日期1975年
最後發行日期2001年12月
公司時代公司
總部所在地香港
語言英語
網站asiaweek.com/asiaweek
ISSN1012-6244
Close

時代華納收購《亞洲周刊 (英文版)》之前,該雜誌曾是《亞洲周刊 (中文版)》(Yazhou Zhoukan)的姊妹刊物[8]。Asiaweek由新西蘭傳媒工作者米高·奧尼爾印度傳媒工作者泰伊爾·雅各·索尼·喬治(Thayil Jacob Sony George)於1975年創辦,他們曾一起共事於《遠東經濟評論》,但都對其沉悶的風格和英國立場感到不滿[9]

《亞洲周刊 (英文版)》的使命是:「準確、公正地報道人類活動各個領域的亞洲事務,從亞洲的角度看世界,成為亞洲在世界上的代言人」[10]

爭議

指馬來西亞國家經濟顧問為次號領袖

1995年3月27日,時任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穆罕默德在一項記者會上針對《亞洲周刊》最新一期報導提到時任國家經濟顧問達因·再努丁英語Daim Zainuddin是馬來西亞最有影響力的第二號領袖新聞做出評論時說,他與時任副首相安華·依布拉欣、達因都是同樣在一個有效率的政府內服務,致力於推動國家的發展,沒有所謂誰是最有影響力的第二、第三、第四及第五號人物[11]

馬哈迪說,這純粹是外國媒體刻意挑撥離間,製造問題,他們的用意很明顯,即不要看到馬來西亞領袖之間關係融洽,同心協力工作。他也說,如果馬來西亞政府領袖有出現不和,這正是外國媒體所樂於看到的[11]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