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3日,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與人民動員部隊[35]、真主黨和胡塞武裝[6][5]協調,使用無人機、巡航導彈和彈道飛彈對以色列和以色列佔領的戈蘭高地[註 1]發動襲擊[36],代號為「真實承諾行動」(波斯語:وعده صادق,羅馬化:va'de-ye sadeq)[37][38][39]。伊朗宣稱此次襲擊是對4月1日以色列轟炸伊朗駐大馬士革大使館的回應[40]。此次襲擊被認為是以色列—哈馬斯戰爭的外溢,亦是自1985年兩國間的代理人衝突爆發以來,伊朗首次直接襲擊以色列[41]。
真實承諾行動 وعده صادق | |
---|---|
2024年伊朗—以色列衝突、以色列—哈馬斯戰爭的一部分 | |
規模 | 伊朗(以色列宣稱): [1][2] 伊朗(伊朗宣稱):[3]
伊朗(美國宣稱):
真主黨: 胡塞武裝: |
行動種類 | 無人機襲擊、導彈襲擊 |
地點 | 從伊朗、黎巴嫩、伊拉克和也門發射的各類武器 |
目標 | 伊朗對2024年以色列轟炸伊朗駐敘利亞大使館進行報復 |
實施方 |
支援: 敘利亞 |
作戰單位 | 武裝力量總參謀部[8] 國防和武裝部隊後勤部[8] |
指揮者 |
|
日期 | 2024年4月13日 – 4月14日[9] |
結果 | |
備註 | 1名7歲以色列貝都因兒童被彈片擊中受傷;至少31名以色列平民因意外自傷或焦慮接受治療[13][14] |
在襲擊發動的前幾小時,伊拉克、約旦、黎巴嫩、敘利亞、科威特和以色列先行關閉了其領空。4月13日午夜前後,伊朗對以色列發動防區外打擊,總共動用約170架無人機、30多枚巡航導彈和120多枚彈道導彈,目標是以色列和以色列佔領的戈蘭高地。以色列國防軍使用飛箭三型[42]和大衛投石索[43]擊落來襲的武器。美國、英國、法國和約旦派出空軍協助以色列攔截導彈[44][45][19][46],法國亦部署海軍提供雷達覆蓋[47]。約旦表示其攔截了飛入其領空的無人機和導彈,以確保其公民的安全[48]。
以色列方面表示,99%的無人機和導彈被聯軍攔截[34][49][50][51],其中絕大部分在以色列境外就被成功攔截[52]。此次防禦行動被命名為「鐵盾行動」(希伯來語:מִבְצָע מָגֵן בַּרְזֶל,羅馬化:Mivtsa Magen Barzel)[53]。飛彈對內瓦添空軍基地僅造成輕微損害,該基地仍在正常運作[54][55][56]。在以色列,一名7歲的以色列貝都因女孩彈片擊中而受重傷,另有31人在趕往保護區時意外自傷,或因焦慮接受治療[14]。有部分飛彈碎片落入約旦領土,但未造成傷亡[54][55]。4月14日,伊朗常駐聯合國代表稱攻擊「可以說已經結束了」[57]。
此次襲擊為史上規模最大的無人機作戰[58][59]。同時也是海灣戰爭以來,首次有聯合國會員國的軍隊攻擊以色列[60][61]。伊朗外交部稱本次軍事行動援引《聯合國憲章》第五十一條(關於國家自衛權之條款)發起[62],但聯合國以及多位世界領導人均譴責伊朗的襲擊,並警告此次襲擊可能導致地區局勢升級為全面戰爭[63][64][65][66]。2024年4月18日,以色列不顧歐美國家的勸阻,向伊朗發動報復性空襲。
背景
伊朗支持的武裝組織哈馬斯於2023年10月7日在以色列南部發動襲擊,造成1,200人死亡[67]。此次襲擊立即引發了以色列和哈馬斯之間的戰爭。10月27日,以色列對加沙走廊發動地面入侵。據哈馬斯控制的加沙衛生部稱,戰爭迄今已造成33,000多人死亡。在此期間,伊朗指責以色列對加沙的巴勒斯坦人實施種族滅絕[68][69]。
10月7日之後,伊朗支持的代理人真主黨開始從黎巴嫩襲擊以色列北部[70]。自戰爭爆發後,真主黨和以色列之間發生了超過4,400起暴力事件[71],約有10萬以色列人從以色列北部撤離[72]。
2024年4月1日,伊朗駐大馬士革大使館的附屬的領事館建築遭到以色列空襲,造成16人死亡,其中包括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軍高級指揮官穆罕默德-禮薩·扎赫迪準將和另外七名伊斯蘭革命衛隊軍官。襲擊發生後不久,伊朗誓言要進行報復[73],有報道稱其為伊朗發動空襲的動機之一[74]。伊朗聲稱該建築是使館大院的一部分,而以色列則堅稱這是伊朗革命衛隊使用的建築,位於使館大院圍牆之外[75][76]。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譴責了這次襲擊,美國否認參與或事先知情[77]。
在襲擊發生前的幾周,美國、法國、德國和英國都警告伊朗不要攻擊以色列,稱這樣的攻擊將是一次重大升級,可能導致西方國家對伊朗做出軍事回應[78][79][80]。以色列警告伊朗,如果伊朗要展開報復,可能導致以色列直接攻擊伊朗本土[81]。據報道,沙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曼和科威特已採取措施阻止美國利用其境內的軍事基地對伊朗進行可能的襲擊[82][83]。2024年4月初,伊朗威脅稱,如果美國介入保衛以色列,伊朗將攻擊美國的軍事基地[84][85]。同時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向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提供了襲擊以色列的幾個方案,其中就包括用中程導彈直接襲擊以色列。[86]伊朗外長侯賽因·阿米爾-阿卜杜拉希揚表示,伊朗已提前72小時向駐有美軍基地的地區國家通報,伊朗即將發動襲擊。[87][88],但有關各方對是否收到伊朗的警告,以及伊朗發出警告的時間和細節給出了不同的描述[89][90]。
2024年4月11日,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發佈了安全警告。同日,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米高·庫里拉前往以色列,與以色列軍方指揮官協調防空事務。[91]4月12日,美國情報顯示,伊朗可能在未來24至48小時內對以色列領土發動襲擊。當天中國駐以色列大使館要求中國公民密切關注當地安全形勢[86];德國外交部再次呼籲德國公民儘快離開伊朗,表示安全局勢可能會「毫無徵兆地迅速惡化」[92]。4月13日當天,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海軍在霍爾木茲海峽附近扣押MSC Aries號集裝箱船[93]。
過程
伊朗於2024年4月13日晚對以色列發動了無人機和導彈襲擊[94][95]。據以色列和美國官員稱,伊朗發射了「數十架無人機」[94][96][97][98],據伊朗IRNA新聞社報道,伊朗還發射了數枚彈道導彈。其他以色列官員估計,伊朗發射了約100架無人機[99],而一名美國官員預測,約400至500架無人機和導彈將從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和也門發射,但大部分仍來自伊朗[100]。據美國廣播公司新聞報道,在襲擊進行期間,以色列表示只有軍事設施會成為襲擊目標[101]。
伊朗總參謀長穆罕默德·巴蓋內表示,此次襲擊主要目標包括被以色列用作對伊朗領事館發動攻擊的內瓦添空軍基地,以及位於戈蘭高地黑門山地區的情報中心,以報復對以色列襲擊伊朗領事館。[102][103]以色列南部的拉蒙空軍基地亦爲襲擊目標之一。[104]據塔斯尼姆通訊社報道,主要目標之一是以色列襲擊伊朗領事館時使用的空軍基地[105]。
社交媒體上流傳影片,拍攝到見證者-136無人機飛過伊拉克上空。[106]。
《The Intercept》引述美軍消息人士稱,伊朗無人機及飛彈中有一半在發射失敗或飛行過程中墜毀[107]。
真主黨表示,當地時間凌晨12:35,該組織向戈蘭高地的一個以色列防空基地發射了數十枚BM-21「冰雹」火箭彈[5]。
以色列政府宣佈,將在未來48小時內停止全國所有學校的教學活動;不允許舉辦任何超過1000人的聚集活動;關閉靠近加沙走廊的城鎮以及與黎巴嫩邊境地區的公共海灘;在靠近加沙走廊的邊境地區不允許舉辦超過100人的聚集活動;在與黎巴嫩的邊境地區不允許舉辦超過30人的室外聚集活動。[108][109]
伊拉克、約旦、黎巴嫩、敘利亞、科威特和以色列因襲擊而關閉領空,伊朗領空亦不對目視飛行規則航班開放,[110][111][112][113]埃及則將防空部隊置於高度戒備狀態。[114][115]
當地時間凌晨2:00左右,耶路撒冷傳來爆炸聲,以色列各地、約旦河西岸北部和約旦邊境的死海地區均響起空襲警報,尚未清楚爆炸是由鐵穹攔截導彈還是導彈擊中目標而產生[116]。有部分飛彈飛過阿克薩清真寺上空,但被以軍攔截[117]。特拉維夫及位於內蓋夫核子研究中心附近的迪莫納也成為襲擊目標[118]。
以色列國防軍干擾電子導引系統,以擾亂伊朗飛彈導航。[119]
以色列軍方指,伊朗發射了約170架無人機、30枚巡航飛彈和120枚彈道飛彈,其中99%被成功攔截。[50]以色列軍方發言人丹尼爾·哈加里又稱,伊朗從伊朗、伊拉克、黎巴嫩和也門等多國向以色列發射350枚火箭。[120]以色列戰機亦空襲黎巴嫩南部真主黨拉德萬部隊的軍事目標。[121]路透社報道,以色列及美國軍機擊落大部分飛過敘利亞上空的無人機。[122]
美國、英國、約旦和法國動用部隊攔截伊朗無人機及導彈[123][124][125][126],法國亦部署海軍提供雷達[23]。
美國透過位於卡塔爾境內的烏代德空軍基地的聯合空中作戰中心,協調其與盟友的防禦工作。[107]美國中央司令部報告表示,美軍摧毀了至少80多架無人機和6枚彈道飛彈。[127]部署地中海的美軍卡尼號驅逐艦及阿利·伯克號驅逐艦亦參與行動。[128]該兩艘戰艦所備有的RIM-161標準三型飛彈亦首次投入戰場[129]。部署伊拉克埃爾比勒的一個美軍愛國者導彈連亦擊落至少一枚彈道飛彈。[107]
英國首相辛偉誠證實,英國皇家空軍使用曾參與襲擊伊斯蘭國的軍事行動的颱風戰鬥機擊落數量不詳的伊朗無人機[130]。法國總統馬克龍隨後表示,法國已應約旦請求加入攔截伊朗無人機攻擊行列[126]。
據《國土報》報道稱,約旦空軍擊落二成從伊朗發射的無人機[131]。約旦表示,其軍事行動屬自衛性質,旨在保護國家領空、領土和公民,但有人批評約旦擊落無人機等同保護以色列。[132]約旦首都安曼有居民目睹城市上空出現閃光[133][134]。一架大型無人機被攔截後墜落在該市的馬季哈馬姆郊區[135]。
據《華盛頓郵報》引述沙地阿拉伯、美國和埃及官員報道,沙地阿拉伯及阿聯酋向以色列及美國提供關於伊朗攻擊的情報及雷達追蹤資訊,協助其防空工作[24]。
傷亡損失
以色列官方聲稱:此次襲擊並無造成人員死亡。一名7歲的貝都因女孩在阿拉德地區被攔截擊落的彈片擊中,頭部受重傷[136][13][137][138]。另有至少31人因前往保護區時受傷,或因焦慮接受治療[14]。
以色列表示,5枚伊朗彈道飛彈襲擊內瓦添空軍基地,造成一架C-130運輸機、一條未使用的跑道和空的儲存設施受損。 此外,以色列表示,另外四枚彈道飛彈襲擊了拉蒙空軍基地。[139]伊朗則聲稱,內瓦添空軍基地、拉蒙空軍基地和以軍位於戈蘭高地一個情報基地都遭到嚴重破壞。[102]
以色列國防軍參謀長前財務顧問雷姆·阿米諾奇準將表示,以色列使用共約10億美元(40至50億以色列新謝克爾)以抵禦攻擊。[140]他表示,伊朗發動此次襲擊的成本遠遠低於以色列,可能低至十分之一。[141]路透社對以色列及其盟友防禦襲擊成本的估計與雷姆·阿米諾奇相同,而對伊朗發動襲擊成本的估計則是約8,000萬至1億美元[142]。
後續
伊拉克、約旦和以色列於攻擊結束後不久隨即重開領空。[143][144]維茲航空和皇家約旦航空有至少兩架航班改飛塞浦路斯,合共載有越700名乘客[145][146]。塞浦路斯空軍司令部以及該國主要機場因伊朗攻擊以色列而進入高度戒備狀態。[147] 攻擊發生後,埃爾比特系統等多個以色列國防工業公司股價上漲[148]。伊朗經濟亦受到不利影響,里亞爾兌美元匯率跌至新低[149]。
以色列誓言會反擊。[150]據有線電視新聞網引述以方消息人士指,以色列針對拉法的地面攻勢因要考慮如何反擊伊朗而推遲。[151]以色列戰時內閣於4月15日召開會議,商討對伊朗攻擊所作出的回應。 [152]
4月19日,以色列導彈擊中了伊朗境內一處目標。伊朗伊斯法罕地區、敘利亞蘇韋達省、伊拉克巴格達地區和巴比倫省均出現爆炸聲。[153]
分析
英國媒體《經濟學人》分析指,「伊朗此次襲擊為軍事上失敗」,並補充指伊朗「可能誤算」[154]。《耶路撒冷郵報》則指,伊朗襲擊顯示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入侵以色列並無破壞以色列與遜尼派的地區聯盟[155]。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伊朗襲擊「被計劃成最大限度地減少傷亡,同時最大限度地增加其威嚴」,並指出伊朗的無人機和導彈飛越擁有美軍基地的約旦和伊拉克後才進入以色列領空[156]。《The Intercept》引述美軍消息人士稱,伊朗無人機及飛彈中有一半在發射失敗或飛行過程中墜毀[107]。
美國前國防部副部長多夫·扎克海姆表示,「伊朗為一個生存性威脅,而巴勒斯坦問題則不然」,從而凸顯了美國對伊朗的威懾[157]。然而,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約翰·博爾頓稱伊朗此次襲擊為「以色列和美國威懾的巨大失敗」[158],並形容拜登反對以色列反擊描述為一大羞辱[159]。半島電視台分析指,伊朗不再僅僅依賴其代理人組織,而首次從自身領土對以色列發動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飛彈襲擊及無人機襲擊,增強其威懾力量和軟實力[160]。《衛報》引述以色列反對派領袖亞伊爾·拉皮德及該國政治評論家本·卡斯皮特稱,伊朗攻擊粉碎以色列的威懾政策[161]。
《華爾街日報》將以色列成功防禦伊朗襲擊歸功於其「先進防空系統以及美國和其他西方和阿拉伯夥伴提供的重要援助」[162],而《泰晤士報》外交編輯羅渣·博伊斯則表示,此次襲擊「顯示以色列於國防上自給自足能力有限,並依賴美國獲得襲擊時間及發射陣地位置等情報、和美英法等多國國幫助擊落來襲飛彈及無人機」[163]。《以色列時報》報道指,以色列僅憑自身主動採取直接和全面戰略行動的能力從此受到限制,整個中東地區的威懾考量亦發生變化[164]。較傾左的《國土報》則認為美國援助為「美以關係史上美國對以色列最重要的支持」[165]。
美國智庫戰爭研究所分析表示,伊朗意圖在此次襲擊中對以色列造成重大損害,但損害規模不至於會引發以色列做出巨大反應。 該智庫亦指,伊朗攻擊計劃順序大致遵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期間俄羅斯空襲烏克蘭的方法,但伊朗規模大許多並更爲集中。戰爭研究所預測,從此次襲擊中,伊朗可識別以色列防空系統的相對優劣勢,並在未來制定更成功的方案及可能與俄羅斯分享經驗[166]。
路透社估計,以色列及其盟友防禦襲擊成本約10億美元,而伊朗發動襲擊成本約為8,000萬至1億美元[142]。目前,以色列用於攔截空中威脅的鐵穹系統、大衛投石索系統、飛箭二型及飛箭三型飛彈一次使用成本於數萬至數百萬美元之間,但未來使用雷射科技的防空系統可大大降低每次攔截成本[167]。
反應
襲擊開始數小時過後,伊朗駐聯合國代表團表示襲擊「可被視為已經結束」,指若以色列「再度犯錯」,伊朗將「強而有力、堅決地」予以回應,並敦促美國遠離伊以衝突。[168][51][57]伊朗總統易卜拉欣·萊希則表示,伊朗正如最高領袖阿里·哈梅內伊所承諾般,透過此次襲擊給予以色列「教訓」。[169]伊朗外交部長侯賽因·阿米爾-阿卜杜拉希揚表示,伊朗反對局勢升級,而此次襲擊的目的僅爲行使正當自衛權利。[170]伊朗外交部還召見了英國、法國和德國駐伊朗大使,譴責這些國家在以色列空襲伊朗駐敘利亞外交機構以及伊朗行使自衛權的問題上採取雙重標準[171]。伊斯蘭革命衛隊總司令侯賽因·薩拉米稱這次襲擊取得巨大成功,表示從今以後,若以色列發動任何攻擊,伊朗將直接攻擊以色列。 伊斯蘭革命衛隊情報部門則表示,將追捕在網上表達反伊朗政權或支持以色列言論的伊朗人。[172][173][174]在2024年的伊朗建軍節閱兵式上,伊朗特地慶祝成功襲擊以色列。[175]
伊朗各地有人舉辦遊行,聲援伊朗軍事行動[176]。伊朗國內強硬什葉派組織伊斯蘭革命穩定陣線在首都德黑蘭市內懸掛希伯來語橫幅,敦促以色列人儲備物資,準備再度遭攻擊[149]。
社交媒體流傳圖片,顯示德黑蘭等城市出現反政府塗鴉,內容大致爲伊朗人支持以色列對伊朗政府進行報復[177]。《經濟學人》報道,伊朗此次軍事行動加深其與反政府公民之間的矛盾,並指部分伊朗民眾擔心此次攻擊會導致大規模戰爭[149]。
哈馬斯表示,伊朗「自然有權利」襲擊以色列,並表示此次攻擊是以色列轟炸大使館及暗殺伊斯蘭革命衛隊指揮官所「應得的報應」。[178]
以色列國防部長約阿夫·加蘭特表示,以色列國防軍與美國和其他國家一同成功擊退襲擊,並強調現今有機會建立戰略性同盟,以應對伊朗核問題等嚴重威脅。[180][181]以色列第一時間就誓言要對伊朗的報復行動做出「重大回應」。[182]但《紐約時報》報道,於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與美國總統拜登通話過後,以色列方面暫時取消了針對伊朗的報復攻擊。[183]美國廣播公司表示,以色列至少準備了兩個晚上,準備對伊朗發動襲擊,但襲擊計劃隨後又被臨時取消。[184]不過之後的4月15日,會面記者時,以色列國防軍總參謀長赫茲·哈勒維又揚言會回應伊朗此次行動。[185]以色列戰時內閣經討論後也決定對伊朗發動反擊,[186]但執行時間未敲定。[187]另外受伊朗此次襲擊的影響,以色列對拉法市的地面進攻推遲。[188]
4月16日,以色列呼籲國際社會對伊朗導彈研發計劃實施制裁[189]。
英美等多國譴責伊朗的軍事行動。黎巴嫩、加沙地區及加拿大多倫多則有人舉辦遊行,聲援伊朗軍事行動[191][192][193]。
英國首相辛偉誠是最早對這次襲擊做出反應的領導人之一,他表示「英國將繼續支持以色列以及包括約旦和伊拉克在內的所有區域夥伴的安全」。 [194][195] 英國譴責伊朗對以色列的攻擊是「魯莽的」。[196] 蘇納克強調「英國將繼續支持以色列的安全」。[197]同時英國對伊朗無人機和彈道導彈行業相關的數個軍事組織、個人和實體實施制裁。[198]
美國總統拜登縮短原定對特拉華州的訪問,並返回白宮會見國家安全官員[199]。他承諾,美國將堅定支持以色列防禦伊朗[200]。拜登在通話中告訴內塔尼亞胡,以色列、美國和該地區其他國家的聯合防禦使伊朗襲擊遭到失敗[201][202],並説「你已經贏了,接受勝利就好」(You got a win. Take the win.)[201]。他還表示,美國不會支持以色列對伊朗本土的襲擊,內塔尼亞胡表示理解[203][204]。拜登表示,其致力於聯通七國集團對伊朗基於外交上的回應。[205]美國國防部長勞萊·柯士甸也與以色列國防部長約阿夫·加蘭特進行通話,要求以色列在對伊朗作出任何反應之前通知美國[206][207]。眾議院議長邁克·約翰遜表示,以色列遭伊朗「歹毒攻擊」[208]。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發佈安全警報,敦促其工作人員尋求庇護,直至另行通知。[209]同時美國對伊朗和無人機有關的實體和個人實施制裁。[210]
4月14日,約旦總理比舍爾·哈蘇奈在內閣會議上表示,任何地區局勢升級都將將地區引入「危險道路」,指各方都需要緩和局勢[212]。同日,外交部長艾曼·薩法迪表示,約旦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護其主權和安全,應對其公民面臨的威脅[213][214],並指約旦已召見伊朗大使,抗議伊朗媒體發表的「攻擊性言論」。他指出,伊朗媒體對約旦威脅,若加入攔截行動將成為伊朗下一個目標,稱其為干涉約旦內政[215]。薩法迪亦説明,約旦會以同樣方式回應,來自以色列、伊朗或任何其他國家的威脅,並指出以哈戰爭以及約旦河西岸不穩局勢將引致進一步衝突,呼籲實施兩國方案。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與美國總統拜登通話,表示約旦不會允許其國土成為戰爭核心[216]。4月16日,約旦外相指伊朗對以色列的襲擊是為回應伊朗駐敘利亞外交機構遭到的襲擊,而以色列方面揚言要回應是為了轉移外界對巴勒斯坦加沙走廊的關注,國際社會應阻止以方這樣做。[217]
- 阿根廷總統哈維爾·米萊總統表示「堅決支持以色列國捍衛其主權」,承諾阿根廷「將永遠站在以色列一邊」,並指責伊朗「尋求摧毀西方文明」。[218]
- 巴西外交部最初表示,「巴西呼籲所有有關各方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並呼籲國際社會動員起來,防止局勢升級」。在公眾批評其不譴責伊朗後,巴西外交部長毛羅·維埃拉在新聞發佈會上解釋稱,最初的聲明是在「對所採取措施的程度或範圍沒有明確了解的情況下」發出的,並表示「巴西始終譴責任何暴力行為,並呼籲各方相互理解」[219]。
- 加拿大總理賈斯汀·杜魯多表示,伊朗此舉將「進一步破壞中東地區穩定,使持久和平變得更加困難」,表示這次襲擊是「加沙衝突的最新蔓延」[220]。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呼籲有關方面保持冷靜克制,並形容形勢的升級為「加沙衝突外溢的最新表現」。[221][222]
- 塞浦路斯總統尼科斯·赫里斯托祖利季斯呼籲於4月14日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緊急會議,討論中東地區事態發展。[223][224]該國外交部亦譴責伊朗。[225][226]
- 埃及: 外交部發佈新聞稿表示,埃及對伊朗宣佈對以色列發動進攻以及兩國間緊張局勢加劇的危險跡象表示擔憂。聲明強調,需要「最大限度的自我控制」,以防止該地區進一步不穩定和緊張[227]。
- 法國譴責伊朗對以色列的襲擊。法國外交部長表示,法國重申其對以色列安全的承諾並保證與以色列團結一致。[228]
- 德國總理奧拉夫·肖爾茨譴責伊朗的軍事行動,指其「毫無道理且極不負責任」,並保證德國支持以色列。[229]
- 印度尼西亞外交部警告國民勿前往伊朗及以色列,並敦促伊以雙方緩和緊張局勢,防止全面戰爭。[230][231]4月15日,印尼能源礦產資源部暫停從伊朗進口石油和天然氣,直至另行通知。[232]
- 意大利外交部長安東尼奧·塔亞尼表示意大利正「認真關切地」監測局勢。[228]
-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強烈譴責伊朗襲擊,表示深切關注事件。[233]外相上川陽子則表示,此次襲擊進一步加劇中東局勢。[234]
- 俄羅斯政府表示,對伊朗襲擊以色列感到非常擔憂。[235]該國外交部聲明指,伊朗的報復性行動符合《聯合國憲章》第五十一條規定,並呼籲各方保持克制,警告稱緊張局勢將因「中東地區許多未解決的危機」加劇。[236][235]
- 沙地阿拉伯呼籲各國保持克制,並表示聯合國安理會須履行維護中東地區和平及安全的責任。[133]
- 新加坡外交部譴責襲擊,指其「加劇緊張局勢」並「進一步破壞了本已緊張的地區的穩定」。[237][238]
- 南韓政府嚴厲譴責伊朗的行動[239]。
- 土耳其外交部長哈坎·菲丹致電伊朗外交部長時表示,土耳其不希望局勢於此次襲擊後進一步升級。[240]。總統埃爾多安表示,以色列領導層應對中東地區的動盪局勢驟然升級負全部責任,而西方國家只譴責伊朗襲擊以色列,凸顯了西方的「雙重標準」[241]。
- 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在社交媒體上譴責襲擊事件,稱「伊朗的行動威脅整個地區和世界,如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會引致更大的衝突一樣」。[242]烏克蘭外交部亦譴責伊朗襲擊,指其行動為「不可接受和不負責任的」,並呼籲努力防止「更大規模的地區衝突」。[243]
- 烏拉圭外交部譴責伊朗,並對「衝突惡化及其對人道狀況和平民可能造成的後果」表示遺憾,並證實該國於中東地區的大使館正關注事態發展。[244][245]
參見
- 伊朗—以色列代理人衝突
- 真主黨—以色列衝突
- 敘利亞內戰期間的伊朗—以色列衝突
- 伊朗參與的戰爭列表
- 以色列參與的戰爭列表
- 英國參與的戰爭列表
- 美國參與的戰爭列表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