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羅馬尼亞議會選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24年羅馬尼亞議會選舉於12月1日舉行,決定了2024年至2028年議會(由參議院與眾議院組成)的席次分配。本次選舉共選出136個參議院席次與330個眾議院席次,並由得票率超過5%的政黨與聯盟分配。此次選舉創下自2004年以來最高的投票率;相比之下,2020年投票率為31.95%,而2016年則為39.79%。
![]() | ||||||||||||||||||||||||||||||||||||||||||||||||||||||||||||||||||||||||||||||||||||||||||||||||||||||||||||
| ||||||||||||||||||||||||||||||||||||||||||||||||||||||||||||||||||||||||||||||||||||||||||||||||||||||||||||
參議院:134 個席位 眾議院:331 個席位 獲得過半多數需68(參議院)和166(眾議院)個席位 | ||||||||||||||||||||||||||||||||||||||||||||||||||||||||||||||||||||||||||||||||||||||||||||||||||||||||||||
---|---|---|---|---|---|---|---|---|---|---|---|---|---|---|---|---|---|---|---|---|---|---|---|---|---|---|---|---|---|---|---|---|---|---|---|---|---|---|---|---|---|---|---|---|---|---|---|---|---|---|---|---|---|---|---|---|---|---|---|---|---|---|---|---|---|---|---|---|---|---|---|---|---|---|---|---|---|---|---|---|---|---|---|---|---|---|---|---|---|---|---|---|---|---|---|---|---|---|---|---|---|---|---|---|---|---|---|---|
投票率 | 52.50%(▲16.33%) | |||||||||||||||||||||||||||||||||||||||||||||||||||||||||||||||||||||||||||||||||||||||||||||||||||||||||||
| ||||||||||||||||||||||||||||||||||||||||||||||||||||||||||||||||||||||||||||||||||||||||||||||||||||||||||||
大選結果圖 | ||||||||||||||||||||||||||||||||||||||||||||||||||||||||||||||||||||||||||||||||||||||||||||||||||||||||||||
|
每個選區(包括羅馬尼亞各縣、布加勒斯特及海外選民)均使用不同的選票,根據當地參選政黨與候選人進行調整。選民可在戶籍或居住地所屬的投票站投票,或在同一選區內的其他投票站登記投票,但不得跨選區投票。海外選民則統一歸屬於第43號選區(僑民選區),可選擇在海外投票站投票或透過郵寄投票。該選區共分配4席眾議院議席與2席參議院議席。
選舉結果顯示,無單一政黨取得國會多數席次。「羅馬尼亞全國聯盟」(由社會民主黨與國家自由黨組成,以下簡稱全國聯盟)失去在參、眾兩院的多數優勢,而極右翼政黨如「羅馬尼亞人團結聯盟」(以下簡稱團結聯盟)、「S.O.S. 羅馬尼亞 」(以下簡稱SOS聯盟)及「青年黨」則取得顯著進展。最終,社會民主黨(以下簡稱社民黨)、國家自由黨(以下簡稱自由黨)及羅馬尼亞匈牙利人民主聯盟(以下簡稱匈牙利聯盟)組成親歐洲的大聯合政府,並獲得少數民族聯盟支持。12月23日,「第二屆喬拉庫政府」以微弱優勢通過國會投票,獲得465票中的240票支持。
背景
在2020年12月舉行的上屆議會選舉後,克楚內閣正式成立,並由三個羅馬尼亞議會政黨組成的中右翼聯盟支持,包括:保守自由派的自由黨、進步自由派/新自由主義的拯救羅馬尼亞聯盟(以下簡稱拯救聯盟),以及代表匈牙利少數族裔利益的匈牙利聯盟。[1]
2021年9月,執政聯盟內部爆發嚴重裂痕,導致2021年羅馬尼亞政治危機。時任總理弗洛林·克楚在總統克勞斯·約翰尼斯的支持下,解除了羅馬尼亞司法部長斯特利安·伊翁的職務,引發拯救聯盟不滿。[2][3]至9月7日,拯救聯盟全體部長集體退出政府,使克楚內閣成為少數派政府。[4]最終,該內閣於2021年11月在不信任投票中倒台,並創下1989年後羅馬尼亞政治史上最多反對票數的不信任案紀錄(88票對184票)。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0/Nicolae-Ciuc%C4%83_%28cropped%29.jpg/640px-Nicolae-Ciuc%C4%83_%28cropped%29.jpg)
此次政治危機最終以大聯合政府的成立告終。隨後,由自由黨、社民黨及匈牙利聯盟組成的「全國聯盟」正式執政,並於2021年底組建丘克內閣,該政府持續運作至2023年6月。當月,匈牙利聯盟退出執政聯盟,使聯合政府失去多數優勢。
根據執政聯盟的輪替協議,2023年6月15日,自由黨讓位於社民黨,由馬切爾·喬拉庫接任總理,組成喬拉庫內閣。
歐洲議會(左)及地方選舉(中、右)結果
作為12月議會選舉的前奏,2024年歐洲議會選舉與地方選舉於6月9日舉行。執政兩黨在歐洲議會選舉中結成選舉聯盟,並在部分地方選舉選區內合作競選。選舉結果普遍被視為全國聯盟的勝利,然而,在部分選區中,自由黨與聯盟夥伴分開競選,導致其遭受重大損失。[5][6]
新成立的右翼聯盟表現不佳,其中人民運動黨失去了88%的市長席位,拯救聯盟則在布拉索夫與布加勒斯特第一、二區等關鍵選區失利。部分敗選市長聲稱選舉過程涉及舞弊。[7]拯救聯盟的選舉挫敗導致卡塔林·德魯拉辭去黨主席職務,並由肯普隆格市長埃列娜·拉斯科尼接任。[8]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9/Klaus_Iohannis_-_Informal_meeting_of_heads_of_state_or_government_-_November_2024_%28cropped%29.jpg/640px-Klaus_Iohannis_-_Informal_meeting_of_heads_of_state_or_government_-_November_2024_%28cropped%29.jpg)
2024年,羅馬尼亞的議會與總統任期均預定於年底屆滿。經與各議會黨團協商後,喬拉庫政府宣佈,議會選舉將於12月1日舉行,而總統選舉則安排在相近時間,第一輪投票於11月24日,決選於12月8日。[9]
此次選舉安排,使2024年成為自2004年大選以來,羅馬尼亞首次同步舉行議會與總統選舉的一年。[10]此外,選舉日恰逢「國家統一日」,即羅馬尼亞國慶日,進一步增添了象徵意義。[9]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e/C%C4%83lin_Georgescu%2C_discurs_Biserica_Penticostal%C4%83_Jebel_%28cropped%29.jpg/320px-C%C4%83lin_Georgescu%2C_discurs_Biserica_Penticostal%C4%83_Jebel_%28cropped%29.jpg)
此次選舉發生於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結果引發的政治不確定性之中。11月24日舉行的第一輪投票中,獨立候選人卡林·佐治斯庫與拯救聯盟候選人拉斯科尼成功晉級至12月8日的決選,淘汰了社民黨的總理喬拉庫與自由黨的丘克。[11]
然而,12月6日,羅馬尼亞憲法法院裁定第一輪選舉無效,原因是佐治斯庫涉嫌接受約100萬歐元的非法資金。[12][13]此外,選舉過程中可能存在俄羅斯政府的干預,相關報導廣泛流傳,進一步加劇了政治局勢的不穩定性。[14][15][16][17]
選舉制度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8/Bucharest_-_Palace_of_the_Parliament_%282024%29_%282%29.jpg/640px-Bucharest_-_Palace_of_the_Parliament_%282024%29_%282%29.jpg)
羅馬尼亞議會選舉採取比例代表制,選舉產生眾議院331席與參議院136席的議員,涵蓋全國41個縣、布加勒斯特,以及海外僑民選區。[18]
根據《2015年第208號法案》,每個選區的議席分配與人口數據掛鈎,由國家統計研究所依前一年1月1日的統計數據決定,按照以下標準計算:
- 每73,000人分配1名眾議員(最低4席)。
- 每168,000人分配1名參議員(最低2席)。
參選政黨需通過以下門檻才能進入議會:
- 單一政黨需獲得全國選票5%以上或至少4個選區達20%的支持率。
- 選舉聯盟門檻更高,兩黨聯盟為8%、三黨9%、四黨及以上10%。
- 少數民族團體可競爭額外18席的眾議院席次,但必須通過較低門檻(僅需一般席次當選票數門檻的5%)。[19]
政黨
主要參選政黨與選前席次如下:
政黨 | 意識型態 | 黨魁 | 席次 | 選前席次 | 地位 | ||||
---|---|---|---|---|---|---|---|---|---|
得票率 | 席次 | 克楚內閣 (2020–2021) |
丘克內閣 (2021–2023) |
喬拉庫內閣 (2023–) | |||||
社會民主黨 | 社會民主主義 社會保守主義 |
馬切爾·喬拉庫 | 28.9% (眾) 29.3% (參) |
110 / 330 47 / 136
|
103 / 330 49 / 136
|
在野黨 | 執政黨 | ||
國家自由黨 | 社會保守主義 基督教民主主義 |
尼古拉·丘克 | 25.1% (眾) 25.5% (參) |
93 / 330 41 / 136
|
79 / 330 37 / 136
|
執政黨 | |||
拯救羅馬尼亞聯盟 | 自由主義 | 埃列娜·拉斯科尼 | 15.3% (眾) 16.0% (參) |
55 / 330 25 / 136
|
41 / 330 20 / 136
|
執政黨 | 在野黨 | ||
羅馬尼亞人團結聯盟 | 羅馬尼亞民族主義 右翼民粹主義 |
佐治·西米恩 | 9.0% (眾) 9.1% (參) |
33 / 330 14 / 136
|
26 / 330 12 / 136
|
在野黨 | |||
羅馬尼亞匈牙利人民主聯盟 | 匈牙利少數民族主義 | 亨諾·克萊門特 | 5.7% (眾) 5.8% (參) |
21 / 330 9 / 136
|
20 / 330 9 / 136
|
執政黨 | 在野黨 | ||
右翼力量 | 基督教民主主義 | 盧多維克·歐爾班 | 新政黨 | 與自由黨拆分 | 16 / 330 3 / 136
|
— | 在野黨 | ||
重振歐洲的羅馬尼亞 | 自由主義 | 德拉戈斯·皮斯拉魯 拉蒙娜·斯特魯格留 |
新政黨 | 與拯救聯盟拆分 | 10 / 330 2 / 136
|
— | 在野黨 | ||
人文主義力量黨 | 社會保守主義 | 丹尼爾·伊奧納什庫 | 1.0% (眾) 1.1% (參) |
0 / 330 0 / 136
|
4 / 330 1 / 136
|
— | 信任供給 | ||
羅馬尼亞建國黨 | 極端民族主義 | 尼內爾·佩亞 | 新政黨 | 與團結聯盟拆分 | 4 / 330 1 / 136
|
在野黨 | |||
羅馬尼亞行動黨 | 中間主義 羅馬尼亞民族主義 |
米哈伊·阿波斯托拉什 | 新政黨 | – | 2 / 330 2 / 136
|
在野黨 | |||
無黨籍和其他 | — | — | 7.57% (眾) 0.85% (參) |
18 / 330 0 / 136
|
25 / 330 1 / 136
|
— |
民調
選舉結果
![]() ![]() 參議院結果 ![]() ![]() 眾議院結果 | ||||||||||
---|---|---|---|---|---|---|---|---|---|---|
政黨 | 社會民主黨 | 羅馬尼亞人團結聯盟 | 國家自由黨 | 拯救羅馬尼亞聯盟 | S.O.S. 羅馬尼亞 | 青年黨 | 羅馬尼亞匈牙利人民主聯盟 | 少數民族聯盟 | ||
領袖 | 馬切爾·喬拉庫 | 佐治·西米恩 | 伊利·博洛揚 | 埃列娜·拉斯科尼 | 戴安娜·索索卡 | 安娜瑪麗亞·加夫里拉 | 亨諾·克萊門特 | 瓦魯揚·潘布奇安 | ||
![]() |
![]() |
![]() |
![]() |
![]() |
![]() |
|||||
參議院席位 | 36 (26.86%) | 28 (20.89%) | 22 (16.41%) | 19 (14.17%) | 12 (8.95%) | 7 (5.22%) | 10 (7.46%) | 0 (0%) | ||
36 / 134
|
28 / 134
|
22 / 134
|
19 / 134
|
12 / 134
|
7 / 134
|
10 / 134
|
0 / 134
| |||
眾議院席位 | 86 (25.98%) | 63 (19.03%) | 49 (14.80%) | 40 (12.08%) | 28 (8.45%) | 24 (7.25%) | 22 (6.64%) | 19 (5.74%) | ||
86 / 331
|
63 / 331
|
49 / 331
|
40 / 331
|
28 / 331
|
24 / 331
|
22 / 331
|
19 / 331
|
↓ | ||||||||||
36 | 22 | 10 | 7 | 12 | 19 | 28 | ||||
社民黨 | 自由黨 | 匈牙利聯盟 | 青年黨 | SOS聯盟 | 拯救聯盟 | 團結聯盟 |
↓ | ||||||||||
86 | 49 | 22 | 19 | 24 | 28 | 40 | 63 | |||
社民黨 | 自由黨 | 匈牙利聯盟 | 少數民族聯盟 | 青年黨 | SOS聯盟 | 拯救聯盟 | 團結聯盟 |
![]() | |||||||||||
政黨 | 得票數 | 得票率 | 獲得議席 | 増減 (+/-) | 席次率 | ||||||
---|---|---|---|---|---|---|---|---|---|---|---|
社會民主黨 | 2,065,087 | 22.30% | 36 | ▼11 | 26.86% | ||||||
羅馬尼亞人團結聯盟 | 1,694,705 | 18.30% | 28 | ▲14 | 20.89% | ||||||
國家自由黨 | 1,322,468 | 14.28% | 22 | ▼19 | 16.41% | ||||||
拯救羅馬尼亞聯盟 | 1,134,831 | 12.26% | 19 | ▼6 | 14.17% | ||||||
S.O.S. 羅馬尼亞 | 718,409 | 7.76% | 12 | ▲12 | 8.95% | ||||||
青年黨 | 591,927 | 6.39% | 7 | ▲7 | 5.22% | ||||||
羅馬尼亞匈牙利人民主聯盟 | 590,783 | 6.38% | 10 | ▲1 | 7.46% | ||||||
其餘政黨 | 937,146 | 10.12% | 0 | ▼16 | |||||||
無黨籍 | 10,412 | 0.10% | 0 | ━ | |||||||
有效票數 | 9,065,768 | 97.90% | |||||||||
無效票數 | 194,189 | 2.09% | |||||||||
投票總數 | 9,259,957 | 100.00% | |||||||||
選民數 | 18,008,555 | 51,41% | |||||||||
資料來源:Autoritatea Electorală Permanentă (AEP) |
![]() | |||||||||||
政黨 | 得票數 | 得票率 | 獲得議席 | 増減 (+/-) | 席次率 | ||||||
---|---|---|---|---|---|---|---|---|---|---|---|
社會民主黨 | 2,030,144 | 21.96% | 86 | ▼24 | 25.98% | ||||||
羅馬尼亞人團結聯盟 | 1,665,143 | 18.01% | 63 | ▲30 | 19.03% | ||||||
國家自由黨 | 1,219,810 | 13.20% | 49 | ▼44 | 14.80% | ||||||
拯救羅馬尼亞聯盟 | 1,146,357 | 12.40% | 40 | ▼15 | 12.08% | ||||||
S.O.S. 羅馬尼亞 | 679,967 | 7.36% | 28 | ▲28 | 8.45% | ||||||
青年黨 | 596,745 | 6.46% | 24 | ▲24 | 7.25% | ||||||
羅馬尼亞匈牙利人民主聯盟 | 585,397 | 6.33% | 22 | ▲1 | 6.64% | ||||||
少數民族聯盟 | 129,282 | 1.40% | 19 | ▲1 | 5.74% | ||||||
其餘政黨 | 1,199,286 | 12.69% | 0 | ▼16 | |||||||
無黨籍 | 7,826 | 0.08% | 0 | ━ | |||||||
有效票數 | 9,259,957 | 97.93% | |||||||||
無效票數 | 195,115 | 2,07% | |||||||||
投票總數 | 9,455,072 | 100,00% | |||||||||
選民數 | 18,008,555 | 52,50% | |||||||||
資料來源: Autoritatea Electorală Permanentă (AEP) |
政府組建
選後,社民黨、自由黨、拯救聯盟、匈牙利聯盟以及少數民族聯盟於12月10日正式簽署協議,宣示組建親歐盟聯盟,以維護羅馬尼亞的歐洲與歐洲—大西洋價值體系。[20][21]
該協議的核心目標在於確保無論總統選舉結果如何,羅馬尼亞仍由親歐盟政府執政。其背景與當時的選舉局勢息息相關:聯盟成員曾於總統選舉第二輪支持親歐候選人拉斯科尼對決疑歐候選人佐治斯庫,並試圖阻止極右翼政黨團結聯盟、SOS聯盟以及青年黨參與執政。[20]然而,由於憲法法院宣佈選舉無效,新政府將負責設定新的總統選舉日期。[22]
12月10日,社民黨、自由黨、拯救聯盟、匈牙利聯盟以及少數民族聯盟提議成立聯合政府,但12月19日,社民黨揚言退出談判,黨魁喬拉庫更表示該黨或將支持右翼政府。[23][24]
最終,在12月22日,各政黨領導人與時任總統約翰尼斯會談後,社民黨、自由黨與匈牙利聯盟達成協議,由喬拉庫續任總理。儘管該聯盟在參議院佔據多數席次,但在眾議院則需要獲得少數民族聯盟的信任與支持,以確保執政穩定性。依據協議,社民黨將主導八個部會,自由黨六個,匈牙利聯盟則獲得兩個部會職位。新政府於12月23日正式上任。[25]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