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影響了世界各地人們的心理健康[1]聯合國機構間常設委員會英語Inter-Agency Standing Committee的章程《心理健康和社會心理支持準則》中建議,在緊急情況下的心理健康支持的核心原則是「不損害他人利益,促進人權與平等,使用參與性方法,在現有基礎上實地充分利用資源和能力,並採取多層干預措,與主要綜合支持系統一起合作。」[2]COVID-19疫情正在影響人們相互之間的社會聯繫,並且大大影響到人們對彼此之間和對國家機構的信任、工作和收入,並引起人們的焦慮和擔憂。[3]

COVID-19增加了大眾的精神健康疾病的發病率。

疫情期間導致人們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

COVID-19疫情使人們緊張、焦慮、和擔憂:原因既有疾病本身,也有社會隔離等應對措施的因素。疫情期間的心理壓力常見原因包括:害怕生病和死亡;由於害怕在護理期間感染病毒而避免醫療護理;擔心失去工作和生計;擔心與社會脫節;擔心被隔離;害怕無法保護自己和親人;害怕與親人和看護者分離;由於害怕感染病毒而拒絕照顧弱勢群體;由於被孤立而感到無助、無聊、孤獨、和沮喪;以及由於先前的疫情經歷而害怕重新開始生活。對原本就有心理健康問題的人則可能加重情況。[2]

除了這些問題外,COVID-19還會引起其他心理反應,例如:當病毒的傳播方式並不清晰時擔心被感染;其他健康問題的常見徵狀會被誤以為是COVID-19;擔心孩子(在學校停課期間)獨自在家,而照顧者必須去上班;以及擔心如果沒有適當的照料,弱勢群體的身心健康有弱化的風險。[2]

一線工作人員,如醫生和護士,可能會遇到額外的心理健康問題。這些問題包括:與COVID-19患者一起工作導致的社會羞辱,使用嚴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所帶來的壓力(例如,防護設備帶來的身體上的壓力,穿戴者要一直保持清醒意識和警惕,嚴格的執行程序,自主救治權的禁止以及物理隔離使得醫護人員很難安慰病人),在工作環境的更高要求,由於安全身體距離和社會歧視所引起的社會福利的缺失,無法自我照料,對與COVID-19感染者長期接觸的了解有限,以及擔心他們可能將感染傳染給自己的親人。這些因素都可能使一線工作人員面臨額外的壓力。[2][4][5]

對焦慮症患者的影響

強迫性人格障礙

在疫情期間,患有強迫性人格障礙徵狀的人數提高了,尤其是當他們考慮長期後果的時候。[6][7]害怕被病毒感染和一些公共衛生的殺菌方法誘發了強迫症患者們病發。[8]一些有關衛生的強迫症患者會發現他們的徵狀被嚴重放大了。[9][10]在執行社交隔離中,這種被分離的感覺讓一些患者有更多的和對衛生的困擾不相關的侵入性思考英語Intrusive thought[11][12]

創傷後應激障礙症

在疫情期間,患有創傷後應激障礙症(PTSD)的人數提高了。[13][14][15]醫療工作者和COVID-19的患者更容易顯露PTSD相關的徵狀。在2020年三月底,中國的研究人員調查了714個從COVID-19中痊癒的患者有關PTSD的調查問卷,96.2%都有很嚴重的PTSD徵狀。[16]

對兒童的影響

據學術報道,許多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與照顧者分開的孩子們很可能進入了危機狀態。並且,那些在過去大流行性疾病被隔離過的人更容易患急性應激障礙、適應障礙,且感到悲傷。30%的兒童達到了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標準。[17]

學校的關閉也給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帶來了焦慮——因為日常生活被暫停或改變,所有的治療或社交小組也停止了。把學校生活納入心理健康應對機制的人們抑鬱有所增加,並且很難調整回正常的生活方式。由於伊波拉病毒爆發後,兒童受到虐待、忽視和剝削的比例有所增加,因此人們因COVID-19而處於社交隔離狀態的兒童表示了更多的關注。[18]停業還限制了一些兒童能夠獲得的心理健康服務的數量。[19] 由於學校當局和教育工作者在培訓和聯繫上的疏忽,一些兒童只是被確認患有某種疾病。[20]

對基礎工作人員和醫務人員的影響

儘管許多中國的醫護人員已經表現出他們很疲憊,過度興奮,易怒和其他不佳狀態,他們依舊拒絕接受心理疏導,表示他們並不需要心理醫生,而是希望在工作時不要受到打擾和足夠的醫療物資來保證他們工作時的安全。他們還指出,心理醫生應該用精力去應對患者的焦慮和恐慌以及其他情緒問題,而不是將時間花在解決醫護人員的心理問題上。[21]

對自殺的影響

COVID-19大流行之後,對自殺率飆升的擔憂與日俱增,而隔離和擴大社交距離等措施導致的社會隔離、恐懼、失業和經濟因素更加劇了這種擔憂。[22][23]

德國

德國黑森州財政部長自殺身亡,原因可能是必須應對COVID-19帶來的經濟後果英語Financial market 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帶來的精神壓力。[24]

印度

有報道稱,在印度COVID-19大流行封鎖期間,有人因為無法獲得酒精而自殺。[25]

愛爾蘭

一條新設立的老年人熱線自2020年3月啟用以來已接到1.6萬通電話。[26]

日本

包括衛生部、勞動部和福利部在內的許多組織透過電話或短訊提供了若干諮詢服務熱線。[27]

2020年2月1日,一名從事安排武漢歸國者工作的內閣秘書處人員自殺身亡。[28]他因返鄉者的不滿而備受折磨。[29] 4月30日,一名炸豬排的廚師在他的餐廳自焚。[30]他曾被指定為2020年夏季奧運會的火炬接力運動員,但這一任務被延宕,餐廳也被迫關門。[30][31]

疫情對人們心理健康的長期後果

根據機構間常設委員會關於心理健康和心理社會支援的方針,COVID-19疫情可能造成一些長期後果。根據機構間常設委員會精神衛生和心理社會支助準則(IASC)的預期,一些長期後果包括:社會網絡和經濟的惡化、對COVID-19痊癒者的歧視、可能加深的對前線工人和政府的敵意、可能加深的對兒童的憤怒和侵犯,以及可能對官方當局提供信息的不信任。[2]

其中一部分可能是由於真實存在的危險引起的,但許多反應可能是由於缺乏知識,並輕信了謠言和錯誤信息而導致的。[32]也有可能有些人會有更積極的經歷,比如因為找到應對的方法而自豪。在面臨危機時,社區成員很可能表現出一定的利他主義和合作精神,人們可能會從幫助他人中獲得滿足感。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