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79年NBA選秀(1979 NBA draft)是美國國家籃球總會第33次年度選秀。本次選秀於1979年6月25日舉辦。在這次選秀中,22支NBA球隊輪流從美國大學業餘籃球運動員和其他包括國際球員在內的適格球員中選拔隊員。前兩個選秀順位屬於各聯盟排名墊底的球隊,先後順序則由投擲硬幣來決定。[1]洛杉磯湖人在一次交易中獲得了來自新奧爾良爵士的首輪選秀權,在投擲硬幣中取勝,獲得了第一順位,芝加哥公牛則獲得了第二順位。首輪其他順位及其他輪數的選秀順序根據前一賽季中各隊的勝負記錄逆序分配。完成了四年大學的球員可以參與選秀。如果一位球員提前離開大學,那麼他必須等到所在年級到達畢業年份後方有資格入選。在選秀之前,共有5名大學低年級生根據「困難」規則被認定有資格參加選秀。[2]這些球員向聯盟提交了申請並提供證據證明自己存在經濟困難,聯盟據此認定他們可以更早開始其職業生涯,以賺錢餬口。[3]在選秀開始之前,爵士從新奧爾良搬到了鹽湖城,更名為猶他爵士。[4]選秀共計10輪,有202名球員參加。
來自密芝根州立大學二年級學生的魔術手莊遜依照「困難」條款加入選秀,並被洛杉磯湖人在第一順位選中,成為首位大學低年級生狀元秀。[5]之後,在其新秀賽季,他隨湖人出戰贏得NBA總冠軍。他同時也贏得了NBA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成為首位獲得此殊榮的新秀球員。他13年球員生涯均在湖人度過,共獲得5個NBA總冠軍。他同時三次摘得NBA最有價值球員和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10年連續入選NBA最佳陣容,12年入選全明星賽陣容。[6]由於其傑出成就,他被列入納史密夫籃球名人紀念堂。[7]在1996年聯盟慶祝50周年之際,他被列入NBA50大球星名單當中。[8]在退役之後,莊臣曾在1994短暫出任湖人的過渡時期主教練。[9]
第5順位西德尼·蒙克利夫贏得過2次NBA年度最佳防守球員,連續5年入選All-NBA Teams、NBA最佳防守陣容和全明星賽。[10]第12順位小吉姆·柏加森曾入選All-NBA Team,2次入選全明星賽。[11]第3順位標·卡達韋特,1991到1993隨芝加哥公牛連續三次獲得NBA總冠軍。他同時也在新秀賽季入選過全明星陣容。[12]之後他曾擔任過三個賽季的公牛隊總教練。[13]第65順位標·林比亞在1989到1990隨底特律活塞獲得兩個NBA總冠軍,並4次入選NBA全明星賽。[14]在退役之後,他曾執教WNBADetroit Shock8個賽季,帶領球隊在2003、2006和2008年三奪WNBA總冠軍。[15]
場上位置 | PG | SG | C | PF | SF |
位置 | 控球後衛 | 得分後衛 | 中鋒 | 大前鋒 | 小前鋒 |
^ | 表示此球員已經入選納史密夫籃球名人紀念堂 |
* | 表示此球員已經入選NBA全明星賽和NBA最佳陣容至少一次 |
+ | 表示此球員已經入選NBA全明星賽至少一次 |
# | 表示此球員從未在NBA常規賽或季後賽出賽過 |
輪數 | 順位 | 球員名 | 場上位置 | 國籍 | 球隊 | 大學/球隊 |
---|---|---|---|---|---|---|
1 | 1 | 魔術手莊遜^ | PG | ![]() |
洛杉磯湖人(原本為猶他爵士的選秀權) | 密芝根州立大學 |
1 | 2 | 大衛·格連伍德 | F/C | ![]() |
芝加哥公牛 |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
1 | 3 | 標·卡達韋特+ | C | ![]() |
紐約人(原本為波士頓塞爾特人的選秀權) | 三藩市大學 |
1 | 4 | 格雷格·基爾瑟 | F | ![]() |
底特律活塞 | 密芝根州立大學 |
1 | 5 | 西德尼·蒙克利夫* | G | ![]() |
密爾沃基公鹿 | 阿肯色大學 |
1 | 6 | 占士·貝利 | F/C | ![]() |
奧克拉荷馬雷霆(原本為紐約人的選秀權) | 羅格斯大學 |
1 | 7 | 維尼爾·莊臣 | SG | ![]() |
奧克拉荷馬雷霆(原本為新澤西籃網的選秀權) | 庇拿大學 |
1 | 8 | 卡爾文·拿特 + | PF | ![]() |
布魯克林籃網(原本為印第安納溜馬的選秀權) |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 |
1 | 9 | 拉利·蒂米克 | F/C | ![]() |
紐約人(原本為金州勇士的選秀權) | 亞利桑那大學 |
1 | 10 | 羅伊·漢密爾頓 | G | ![]() |
阿特蘭大鷹(原本為密爾沃基公鹿的選秀權) | 亞利桑那大學 |
1 | 11 | 奇利福·羅賓遜 | F | ![]() |
布魯克林籃網(原本為聖地牙哥快艇的選秀權) | 南加州大學 |
1 | 12 | 小吉姆·柏加森* | G/F | ![]() |
波特蘭拓荒者 | 戴頓大學 |
1 | 13 | 杜德利·巴特利 | G/SF | ![]() |
印第安那溜馬(原本為阿特蘭大鷹的選秀權) | 北卡羅萊納大學 |
1 | 14 | 布拉德·霍蘭德 | PG | ![]() |
洛杉磯湖人 |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
1 | 15 | 菲爾·哈巴德 | C | ![]() |
底特律活塞(原本為丹佛金塊的選秀權) | 密芝根州立大學 |
1 | 16 | 吉姆·斯帕納克 | G/SF | ![]() |
費城76人 | 杜克大學 |
1 | 17 | 李·約翰遜 | PF | ![]() |
侯斯頓火箭 | 東德州大學 |
1 | 18 | 雷傑·金 | F | ![]() |
肯薩斯城帝王 | 阿拉巴馬州立大學 |
1 | 19 | 維利·佩克 | G | ![]() |
聖安東尼奧馬刺 | 密西西比州立大學 |
1 | 20 | 拉利·拿特# | F | ![]() |
猶他爵士 (原本為鳳凰城太陽的選秀權) | 芝加哥羅耀拉大學 |
1 | 21 | 斯萊·威廉士 | G/F | ![]() |
紐約人(原本為西雅圖超音速的選秀權) | 羅德島 |
1 | 22 | 基爾·梅西 | G | ![]() |
鳳凰城太陽 (原本為華盛頓子彈的選秀權) | 肯塔基大學 |
2 | 23 | 提科·布朗 # | G | ![]() |
猶他爵士 | 佐治亞學院 |
2 | 24 | 約翰·海 | G | ![]() |
鳳凰城太陽(原本為波士頓塞爾特人的選秀權) | 內華達大學 |
2 | 25 | 奧利馬克 | G | ![]() |
洛杉磯湖人 (原本為底特律活塞的選秀權) | 東卡羅萊納大學 |
2 | 26 | 布魯士·弗拉沃斯 | F | ![]() |
克里夫蘭騎士 | 巴黎聖母院 |
2 | 27 | 雷傑·卡達 | SG | ![]() |
紐約人 | 聖約翰大學 |
2 | 28 | 丹·尼薩利# | F | ![]() |
金州勇士 (原本為芝加哥公牛的選秀權) | 德州大學 |
2 | 29 | 東尼·普萊斯 | G | ![]() |
底特律活塞(原本為新澤西籃網的選秀權) | 賓州大學 |
2 | 30 | 加利·加蘭 | G | ![]() |
丹佛金塊(原本為金州勇士的選秀權) | 德保羅大學 |
2 | 31 | 艾德加·鍾斯 | F/C | ![]() |
密爾沃基公鹿 | 內華達大學雷諾分校 |
2 | 32 | Tony Zeno | F | ![]() |
印第安納溜馬 |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 |
2 | 33 | Lawrence Butler# | G | ![]() |
芝加哥公牛(原本為聖地牙哥快艇的選秀權) | 愛達荷州立大學 |
2 | 34 | Kim Goetz# | F | ![]() |
紐約人(原本為波特蘭拓荒者的選秀權) | 聖地牙哥州立大學 |
2 | 35 | James Bradley# | F | ![]() |
阿特蘭大鷹 | 孟菲斯大學 |
2 | 36 | Clint Richardson | G | ![]() |
費城76人 | 西雅圖大學 |
2 | 37 | Bernard Toone | F | ![]() |
費城76人 | 馬凱特大學 |
2 | 38 | Larry Wilson# | F | ![]() |
阿特蘭大鷹(原本為侯斯頓火箭的選秀權) | 尼科爾斯州立大學 |
2 | 39 | Victor King# | F | ![]() |
洛杉磯湖人 | 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學 |
2 | 40 | Andrew Fields# | F | ![]() |
波特蘭拓荒者(原本為聖安東尼奧馬刺的選秀權) | 傳統黑人大學 |
2 | 41 | Mark Young# | F | ![]() |
洛杉磯湖人(原本為肯薩斯皇家的選秀權) | 費爾菲爾德大學 |
2 | 42 | Paul Mokeski | F/C | ![]() |
侯斯頓火箭(原本為鳳凰城太陽的選秀權) | 肯薩斯大學 |
2 | 43 | Johnny Moore | G | ![]() |
西雅圖超音速 | 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 |
2 | 44 | Joe DeSantis# | G | ![]() |
華盛頓子彈 | 費爾菲爾德大學 |
下面列出至少在一場NBA球賽中出場的新秀球員。
輪數 | 順位 | 球員名 | 場上位置 | 國籍 | 球隊 | 大學/球隊 |
---|---|---|---|---|---|---|
3 | 45 | 阿爾維德·克拉默 | C | ![]() |
猶他爵士 | 奧古斯塔納學院 |
3 | 47 | 卡爾文·加勒特 | F | ![]() |
芝加哥公牛(原本為克里夫蘭騎士的選秀權) | 奧羅-羅伯茨大學 |
3 | 48 | 泰利·杜伊勞德 | G | ![]() |
底特律活塞 | 底特律大學 |
3 | 49 | 塞戴歷·霍奇斯 | F/C | ![]() |
芝加哥公牛 | 南卡羅萊納大學 |
3 | 50 | 謝夫·哈斯頓 | G | ![]() |
紐約人 | 德州理工大學 |
3 | 53 | 韋恩·基利克洛 | G | ![]() |
波士頓塞爾特人(原本為印第安那溜馬的選秀權) | 德雷克大學 |
3 | 54 | Lynbert Johnson | G/F | ![]() |
金州勇士 | 威斯塔州立大學 |
3 | 58 | 厄爾·丘爾頓 | F/C | ![]() |
費城76人 | 底特律大學 |
3 | 59 | Ricardo Brown | PG | ![]() ![]() |
侯斯頓火箭 | 佩珀代因大學 |
3 | 62 | 泰利·克羅斯比 | G | ![]() |
肯薩斯皇家 | 田納西大學 |
3 | 63 | Sylvester Norris | C | ![]() |
聖安東尼奧馬刺 | 傑克遜州立大學 |
3 | 65 | 標·林比亞+ | C | ![]() |
克里夫蘭騎士(原本為西雅圖超音速的選秀權) | 聖母大學 |
4 | 67 | 格雷格·迪恩 | G | ![]() |
猶他爵士 | 猶他大學 |
4 | 73 | 占士·唐納森+ | C | ![]() ![]() |
西雅圖超音速(原本為新澤西籃網的選秀權) | 華盛頓州立大學 |
4 | 82 | 謝利·西奇丁 | G | ![]() |
金州勇士(原本為丹佛金塊的選秀權) | 普渡大學 |
4 | 83 | Mike Niles | F | ![]() |
費城76人 | 加州州立大學富爾頓分校 |
4 | 85 | John McCullough | G | ![]() |
肯薩斯皇家 | 俄克拉荷馬大學 |
5 | 98 | Billy Reid | G | ![]() |
印第安納溜馬 | 三藩市大學 |
5 | 104 | 阿倫·萊維爾 | G | ![]() |
侯斯頓火箭 | 奧克拉荷馬市大學 |
5 | 107 | 馬克·伊頓+ | C | ![]() |
鳳凰城太陽 | 賽普拉斯學院 |
8 | 165 | Charles Jones | F/C | ![]() |
鳳凰城太陽 | 紐約州立大學奧本尼分校 |
10 | 185 | 保羅·道金斯 | F | ![]() |
猶他爵士 | 北伊利諾伊大學 |
10 | 198 | Keith McCord | G | ![]() |
費城76人 | 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