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以色列-阿拉伯戰爭第一次中東戰爭的第二階段和最後階段,發生於1948年5月15日至1949年3月10日。

背景

自1917年《貝爾福宣言》和1920年巴勒斯坦託管地成立以來,阿拉伯人和猶太人之間,以及阿拉伯人和猶太人與英國軍隊之間一直瀰漫着緊張氣氛且衝突不斷。英國的政策讓阿拉伯人和猶太人都不滿意。阿拉伯人對英國人的不滿造成了1936-1939年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起事,而猶太人的不滿則導致1944-1947年巴勒斯坦猶太人起事發生。1947年11月29日,一個計劃將巴勒斯坦分為一個阿拉伯人國家和一個猶太人國家的《聯合國大會第181號決議》通過後,各方之間的緊張局勢演變成1947-1948年巴勒斯坦託管地內戰。1947年11月30日,阿拉伯人對兩輛載有猶太人的巴士發動伏擊,此次伏擊是第一次中東戰爭中首次出現傷亡事故[1]

戰爭

1948年5月14日午夜,英國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結束,而在當天早些時候,以色列發表了《以色列獨立宣言》。5月15日上午,埃及、外約旦、敘利亞和伊拉克組建的遠征軍進入巴勒斯坦託管地領土[2]。遠征軍控制了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地區,並襲擊了以色列軍隊和幾個猶太人定居點[3][4]1947-1948年巴勒斯坦託管地內戰轉變為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之間的衝突。此後10個月的戰鬥主要發生在巴勒斯坦託管地西奈半島以及黎巴嫩南部,中間有幾個休戰期[5]

結果和影響

戰爭的結果是,以色列國控制了《聯合國大會第181號決議》劃定的的猶太人國家領土以及《聯合國大會第181號決議》劃定的阿拉伯人國家的近60%的領土,包括雅法盧德拉姆拉加利利以及內蓋夫部分地區、特拉維夫-耶路撒冷公路沿線的一條寬闊地帶、西耶路撒冷約旦河西岸的部分領土[6]。外約旦控制了巴勒斯坦託管地的剩餘部分並將其吞併,埃及軍隊控制了加沙地帶。在1948年12月1日的耶利哥會議上,2,000名巴勒斯坦代表呼籲將巴勒斯坦和外約旦統一,以此作為實現阿拉伯全面統一的一步[7]

1948年以色列-阿拉伯戰爭引發了整個中東地區人口結構的重大變化。大約有70萬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逃離或被驅逐出巴勒斯坦,這些人成為了巴勒斯坦難民。在戰後的三年裏,約有70萬猶太人移居以色列[8]。在戰爭期間和戰後不久,約有26萬猶太人從阿拉伯世界移居以色列[9]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