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13年峨山地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913年峨山地震發生於1913年12月21日23時37分(UTC+8),震中位於中國雲南省嶍峨縣(今峨山彝族自治縣)縣城附近,面波震級7級[1]、矩震級6.8級[2],震中烈度達Ⅸ度[1]。地震導致峨山縣遭受嚴重破壞,造成至少942人死亡、數千房屋損毀。此次地震的發震構造為曲江斷裂。
構造背景
在滇東及其以北的川滇交界地區,主要地震活動與S-N向的小江斷裂帶、其北側的NNW向則木河斷裂帶,以及NW-NWW向曲江—石屏斷裂帶相關。其中紅河斷裂等部分斷裂構成兩省內部構造地塊的邊界。曲江—石屏斷裂由南北兩支組成,總長120公里,西段走向NW,東段轉為NWW 至近E-W。該斷裂以右旋走滑為主,兼具擠壓逆沖特徵。該斷裂帶是雲南省地震活動最強烈的區域之一。[3][4]
地震
曲江斷裂帶呈北東走向,與更長的紅河斷裂帶平行延伸,整體呈NW-WNW向。該斷裂帶上曾發生三次7級以上地震,包括1599年、1913年和1970年地震。其中1970年通海7.7級地震造成長達60公里的地表破裂。[5]1913年地震破裂了曲江斷裂帶西北段,而1970年地震則與其東南段活動相關。[6]
震害情況
地震波及面積達3000平方公里,損毀房屋超過1.8萬間。由于震時正值大雪天氣,許多倖存者凍餓而亡。災後還爆發瘟疫與火災,社會陷入動盪[7]。峨山縣至少有942人遇難,實際死亡人數可能高達1900人,另有112人受傷。全縣80%—90%的民房倒塌,學校、廟宇及公署建築盡毀,橋樑、城牆亦遭破壞。農田中出現噴沙冒水的巨大裂縫,據載多人墜入其中。通海縣有部分建築倒塌,各村鎮共9人死亡、千餘房屋損毀。河西縣1人遇難,城牆坍塌8米,多處民房官署傾覆。玉溪縣16人罹難,老舊房屋被毀。新平縣官署房屋倒塌致3人喪生[8]。此次地震還引發滑坡災害,影響面積達2839平方公里[9]。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