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870年長江洪水是清朝同治九年(庚午年)六月間,長江流域發生的特大洪水。川、鄂、湘、贛、皖諸省受災[參1],災情數百年罕見,時在庚午年,故稱庚午之災。
1870年7月份,隨着暴雨進入長江上游地區,嘉陵江發生罕見大水,根據水痕推估北碚站洪峰流量達57300立方米/秒(1981年洪水流量為44700立方米/秒),嘉陵江大洪水和金沙江洪水在重慶相遇,形成長江幹流特大洪水,寸灘站水位達196.15米,洪峰流量達100000立方米/秒(1981年洪峰水位191.42米、流量為85700立方米/秒)。根據萬縣記載,推估30天洪量約1650億立方米。宜昌約10.5萬立方米每秒。在清江入匯後,枝城站洪峰達11萬立方米每秒。
荊江北自監利以下多處潰口,江漢平原一片汪洋。江南岸下堤在松滋潰口,衝出一條松滋河,直泄洞庭湖,沿程廬舍蕩然無存。
現代學者根據巴縣等地的石刻推定,洪水時間為六月十三日至二十一日[參1]。洪水發生後,四川總督吳棠上奏川東災情。七月壬辰,清廷回復,「著吳棠督同藩司」處理災情,並將酆都縣知縣徐浚鏞革職[參2]。
1952年,長江水利委員會對此次洪水展開調查,認為它是1153年至20世紀末,調查的長江歷史上的8次大洪水、實測到的20世紀5次大洪水中,規模最大的洪水[參3][參4][參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