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龍灣遺址,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潛江市龍灣鎮瞄新村的一個東周時期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灣遺址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
地址 | 湖北省潛江市 | ||||||||
分類 | 古遺址 | ||||||||
時代 | 東周 | ||||||||
認定時間 | 2001年6月25日 | ||||||||
|
龍灣遺址是東周時期楚國離宮遺址。其遺址分佈跨龍灣鎮、張金鎮,地處江漢平原中心腹地。1960年代之前,遺址大多數被淹埋於湖中,僅有放鷹台和黃羅崗等地露出水面。隨着排湖墾荒工程推進,遺址地區成為水產養殖區。1984年,湖北省開展文物普查,同年4月11日普查抵達龍灣。4月14日,普查隊員胡正平等人在幸福渠邊上發掘出東周繩紋陶片,並在附近發現大量文物,初步確定可能是章華台遺址群[2]。
遺址略呈長方形,東西長約2000米、南北寬約1000米;已發現有放鷹台、荷花台、打鼓台、陳馬台、無名台、章家台、鄭家台、小黃家台、華家台等十餘座台基。放鷹台為最高土台,是一條由東南向西北傾斜長約300米、寬約100米的崗地。已發掘的宮殿基址位於放鷹台東南部,基址為層台建築。該宮殿的建築時期可能在春秋中晚期,廢棄年代約至戰國中期[3]。
1987年2月,湖北省考古學會委派荊州博物館館員陳耀鈞主持遺址挖掘,並在4月19日剝離出台側門、東壁、貝殼路等。5月23日,北京大學考古系鄒衡來工地考察。1997年,國家文物局將龍灣遺址納入全國大遺址保護規劃,1999年11月1日至2000年1月16日,挖掘出第三台土木結構高台。2000年12月4月至2001年6月4日,當地考古隊對放鷹台1號宮殿基址進行第三次挖掘。2000年龍灣楚宮殿遺址經國家文物局專家組評定,為「2000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同年納入保護規劃[4][5]。
1992年12月16日,以「龍灣放鷹台遺址」的名義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為第三批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6];2001年6月25日,以「龍灣遺址」的名義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8]。
其作為文物的保護範圍為[1]:
1.放鷹台遺址群
保護範圍:放鷹台遺址及周圍一定範圍。四至:東至東幹渠,西至龍湖河,南至整米台,北至財神殿。
2.黃羅崗遺址
保護範圍:黃羅崗遺址及周圍一定範圍。四至:東至馮家湖西岸,西至張金鎮郊,南至總幹渠,北至五里碑村。
其作為文物的建設控制地帶為:放鷹台遺址群、黃羅崗遺址實施連體控制。四至:東至高家台,西至張金鎮街區,南至陳家洲村柴家河,北至京石公路[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