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果酸漿(學名:Physalis philadelphica,那瓦特語:tomatl)又稱墨西哥酸漿,是茄科燈籠果屬的植物。所結果實形似蕃茄,而本身也是蕃茄的遠親。西半球皆有種植,盛產於中美洲一帶墨西哥等國家。多半於未成熟呈綠色時採收,其成熟果實可帶紫色。為常見墨西哥料理所用食材,在當地其西班牙文別名「tomate verde」(綠蕃茄)源於那瓦特人用黏果酸漿「tomatl」來稱呼番茄「xītomatl」,用於製作綠色莎莎醬等菜餚;西班牙文別名「miltomate」則直接來源於那瓦特語黏果酸漿別名「mīltomatl」。
歷史
黏果酸漿在歐洲人到達墨西哥之前已被馴化,在瑪雅和阿茲特克文化中發揮着比西紅柿更重要的作用。[1]其學名「philadelphica」可追溯到18世紀。[1]
分佈
黏果酸漿原產於中美洲和北美的西南地區。在墨西哥,該植株主要生長於伊達爾戈州和莫雷洛斯州;它也生長於危地馬拉的高原地區,它被稱為「miltomate」。
黏果酸漿的植株已輸出到全世界。在1950年代,它輸出到印度,在拉賈斯坦種植;它也傳播到了澳大利亞昆士蘭、南非波羅克瓦尼和肯雅。在美國,黏果酸漿生長於加利佛尼亞州和艾奧瓦州,艾奧瓦州立大學的科學家選出了一個適於中西部農場品種把它叫作「jamberry」。[1]1952年,另一個叫作「jumbo husk tomato」的品種被選入俄亥俄州。[2]
應用
黏果酸漿是墨西哥和中美州的綠色薩爾薩辣醬的關鍵成分,綠色和酸味是其在烹飪中的主要貢獻。紫色和紅色成熟品種通常具有輕微的甜味,與綠色和黃色成熟品種不同,因此通常用於製作果醬。與他們的近親燈籠果一樣,黏果酸漿富含果膠。另一個特徵是,它們的汁液粘稠的表皮按其朝向角度變化,最多的是外皮綠色的一面。
成熟黏果酸漿可冷藏保存大約兩個星期,去掉外皮放入密封膠袋後冷藏可保存更長時間。[3]也可以將其整個或切片冷凍。
參見
圖像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