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縣中國湖北省舊縣名。始置於開皇十八年(598年),建置沿襲至1990年,歷代均為郡、府、州治所。

「黃岡縣」歷代均為郡、府、州治所。但其治所「黃州」所指地域存在差異:「黃州」原指今武漢市新洲區的邾城(即古黃州、舊黃州城、舊州,後因俗改稱新洲)。唐末,黃州城遷移縣治於近代所知的黃州城(今黃岡市區,即新黃州)。

因明清之時,舊黃州城和新黃州城均屬於黃州府黃岡縣管轄,故部分古文中所述黃州,即可能指代舊黃州城(邾城),也可能指代新黃州城(今黃岡市區)。

因舊黃州城(邾城)在歷史上曾短暫作為「齊安郡」治所,故在宋代以降的文學作品(如蘇軾的一些詩文)中,常用「齊安」指代今武漢市新洲區、麻城市等地。

1950年以前,黃岡縣轄地大致相當於今地級黃岡市所轄的黃州區團風縣武漢市所轄的新洲區,1951年至1990年間則大致相當於今黃州區和團風縣。

重要沿革年表

  • 隋朝開皇十八年(598年):改南安縣為黃岡縣,縣治黃州城(今武漢市新洲區邾城),亦是歷代郡、府、州治所。
  • 唐朝中和三年(883年),杭州鎮將董昌反叛,拒絕朝廷派去的刺史路審中入城,路在逃時客居黃州,聞鄂州(武昌)刺史崔紹病故,便在黃州地方招募三千兵馬,前去占鄂州。唐時鄂、岳、黃三州同屬武昌軍,武昌牙將杜洪隨之與路審中勾結,並一同佔領岳州,自封刺史。他們佔領了鄂、岳二州,仍然據有黃州,為了軍事上的進退便捷,於是他們擅遷黃州治所於今黃州區禹王城。後來,杜洪趁安陸周通率兵攻打路審中時,乘虛入鄂州,被唐僖宗拜為本軍節度使,杜企圖將鄂、岳、蘄、黃之地連城一片,謀求更大勢力,但遭到四方軍閥和土團頭領的猛烈攻擊。時永新吳討率土團軍佔據了黃州,為了有別於杜洪所據的舊黃州,於是打出了新黃州的旗號,也就是後來出現的д「新州」一說,時達八年之久。《資治通鑑》載唐昭宗乾寧元年(894年),「3月,黃州刺史吳討舉州降楊行密。」由此可見,吳討的黃州刺史也是得到朝廷認可的。當時出現了杜洪所據的黃州(今黃州禹王城)、吳討所據的黃州(今新洲)兩個黃州。由於吳討降楊行密,黃州城即廢,州、府、縣衙遷至禹王城,並沿用了黃州之名,因此,才有了今黃州、黃岡之名。黃州故城則被稱之為「舊州」(現新洲)。
  • 元朝時,屬黃州黃州路
  • 明、清時,屬黃州府
  • 1912年,全國廢府,保留黃岡縣,1913年屬鄂東道
  • 1929年:縣城遷往團風鎮(今團風縣團風鎮)。
  • 1932年:縣城回遷黃州鎮
  • 1947年10а月10日,解放軍劉鄧大軍第十七旅擊潰駐守團風鎮的國軍暫編十七旅,第一次攻佔團風鎮[1]
  • 1949年4月,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5月13日夜,解放軍四野第156師466團擔任主力開始進攻團風鎮。14日6時,戰鬥結束,攻佔團風鎮。隨後,解放軍攻佔湖北重鎮武漢。6月初,中共政權在黃岡縣建立起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當地中華民國政府機關、學校、郵電、醫院等單位。同時,將中共黃岡縣委、縣愛國民主政府機關由黃州鎮移駐團風鎮[1]
  • 1949年後隸屬於黃岡專署(後改為黃岡專區黃岡地區),專署駐黃州鎮,縣城則再遷團風鎮。
  • 1951年:縣境西部劃出,分設新洲縣(今武漢市新洲區)。
  • 1955年:縣城復遷黃州鎮。
  • 1983年:黃州鎮劃歸新設立的地級鄂州市,改設鄂州市黃州區。
  • 1987年:撤消鄂州市黃州區,恢復為黃州鎮,復歸黃岡縣。
  • 1990年:撤消黃岡縣,改設縣級黃州市,「黃岡縣」遂成為歷史名詞。
  • 1996年:撤消黃岡地區和縣級黃州市。黃岡地區改設地級黃岡市,市政府駐黃州;原縣級黃州市則一分為二,南部設黃州區,北部設團風縣,均隸屬於新的地級黃岡市。

註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