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黃纘緒(1817年8月4日—1893年12月17日),字紹芳,號啟堂臺灣清治時期三結街東門口(今宜蘭市)人,原籍福建省漳浦縣道光廿年(1840年)以24歲之齡參加科舉高中舉人,為開蘭以來第一位。

快速預覽 黃纘緒, 國家 ...
黃纘緒
開蘭舉人
Thumb
黃纘緒泥塑
國家大清帝國
時代近代
祖籍福建省漳州府漳浦縣
出生嘉慶廿二年六月廿二日
(1817年8月4日)
大清帝國福建省臺灣道臺灣府淡水廳芝蘭堡
逝世光緒十九年十一月十日
(1893年12月17日)
親屬
父親黃厚朴
朱粉
側室林玉梅、林東梅、張聯珠、賴月
13人
關閉

生平

嘉慶廿二年(1817年)農曆六月廿二日黃纘緒出生,為父親黃厚朴第六子,幼年曾定居於臺北芝蘭堡(今臺北市士林區),傳至其祖父時遷居宜蘭北門。[1]黃纘緒6歲喪母,隔年喪父,由長兄嫂張氏扶養,張氏將黃視如己出。黃年少時師從於秀才陳瑞林,曾因家貧輟學至礁溪二龍村為長工,閒暇之餘日夜苦讀、準備科舉。道光十九年(1839年),時任臺灣兵備道兼學政姚瑩特別批准噶瑪蘭廳府、縣兩考合併舉行,隔年黃纘緒中舉,派任為閩侯縣教諭。其曾任教於仰山書院,咸豐元年(1851年)參與編修《噶瑪蘭廳志》。[2]

黃纘緒中舉後曾七度問鼎進士皆失敗落榜,始將生活重心移轉至經營地產事業,將所持土地租予佃農開墾收取租金,並分發口糧賑濟鄉民。為了墾殖、耕種需要,黃着手興建水利設施,包括灌溉一結、二結、辛仔罕、武暖等約300甲地範圍的「辛永安圳」(後改名「金永安圳」)、灌溉員山、宜蘭、壯圍等1700餘甲地的「金結安圳」以及流經礁溪的「四圍三十九結圳」。其於地方上頗具名望,時常協助排解民間糾紛,並出資捐建宜蘭孔廟、先農壇(今宜蘭市五穀廟)、礁溪協天廟等知名宜蘭廟宇乃至參與矯正民風,包括設置「礁溪莊義塚定界碑」、「嚴禁差胥需索社番貼費碑」、「禁止踐踏塚地乞食祭餘及捐題碑」、「憲禁使用牛油碑」等警示碑。[3]

黃纘緒雅好戲曲,為北管西皮派領袖。[4]

黃纘緒於光緒十九年(1893年)農曆十一月十日逝世,享年77歲;隔年正式安葬於四圍堡草湳山頂。[1]

Remove ads

宅第

光緒三年(1877年),黃纘緒新建家宅於宜蘭市東門附近(今新民路旁)。1996年因都市計劃等因素,其後人將黃宅建築結構及文物捐贈予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1年6月依原貌重新組建於宜蘭五結鄉傳藝園區。

家族

黃纘緒娶妻五人,其中正室名朱粉;側室四人為林玉梅、林東梅、張聯珠、賴月,育十三子分別名為:作楫、作棟、作樑、作楹、作銘、作福、作淑、作琮、作璜、作霖、作墉、作楨、作照,派下族繁衍茂。[3]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