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凡(1950年3月17日—),本名黃孝忠,臺灣小說家。
簡介
黃凡出生於臺北市萬華區,畢業於中原理工學院(今中原大學)工業工程學系。曾任職於貿易公司、食品工廠,[2]後專職寫作。
黃凡在高中以後接觸了羅曼·羅蘭、杜斯妥也夫斯基、海明威等作家的作品,大學以後,尤其深受索爾·貝婁等美國作家的影響,1979年他以短篇小說〈賴索〉獲第二屆《中國時報》文學獎而成名。[3] 創作力豐沛的他,在1980年代陸續出版了十五部小說,種類包括政治小說、都市小說以及科幻小說,備受文壇矚目,其中發表於1985年的短篇小說〈如何測量水溝的寬度〉,已被視為臺灣後設小說(metafiction,又譯:元小說)的典範之一。[4][5] 1981年《大英百科全書》將其評價為80年代臺灣最有代表性的小說家。1985年,作品《慈悲的滋味》改編成電影,由蔡揚名執導。[6]
黃凡於1990年代曾在臺灣文學界消失十多年,直到2003年才復出。[7]
風格與評價
作家白先勇認為:「〈賴索〉的表現手法,異常突出,完全是現代的,運用時空交錯意識流技巧,將七十年代後期,臺灣都市工業化後,急促喧囂的步調,表露無遺。」[8]
葉石濤曾稱他:「是屬於知性型作家,他已超過了鄉土文學。從現代社會各種活動現象,來凝視人性和行為。他代表了八○年代的創作目標與創作的方向。」他所關注的面向是小說的外在形式和系統理論,其理論是根據現實而來的。[9]
作品
- 《自由鬪士》(臺北:前衛出版社,1983)
- 《上帝們──人類浩劫後》(臺北:知識系統出版公司,1985)
- 《都市生活》(臺北:聯經,1987;臺北:希代書版公司,1988)
- 《曼娜舞蹈教室》(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87)
- 《你只能活兩次》(臺北:希代書版公司,1989)
- 《賴索》(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0;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6)
- 《雪糕》(臺北:希代書版公司,1991)
- 施淑、高天生主編:《黃凡集》(臺北:前衛出版社,1992)
- 《黃凡小說精選集》(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
- 《貓之猜想》(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5)
- 《黃凡後現代小說選》(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5)
- 《大時代》(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1)
- 《零》(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2)
- 《慈悲的滋味》(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4)
- 《傷心城》(臺北:自立晚報出版部,1983)
- 《天國之門》(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3)
- 《反對者》(臺北:自立晚報出版部,1984)
- 黃凡、林燿德:《解謎人》(臺北:希代書版公司,1989)
- 《財閥》(臺北:希代書版公司,1990)
- 《上帝的耳目》(臺北:希代書版公司,1990)
- 《躁鬱的國家》(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3)
- 《大學之賊》(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4)
- 《寵物》(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6)
- 《黃凡專欄──給福爾摩莎》(臺北:蘭亭書店,1983)
- 《我批判》(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6)
- 《東區連環泡》(臺北:希代書版公司,1989)
- 《黃凡的頻道》(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0)
- 《靈魂密碼》(臺北:亞瑟出版社,2002)
- 黃凡著,包裹居士校註:《不拜神也要知道的龍山寺靈籤故事》(臺北:聯合文學,2013)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