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鸭科鹊鸭属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鵲鴨(學名:Bucephala clangula)為雁鴨科鵲鴨屬的鳥類,俗名金眼鴨、喜鵲鴨、白臉鴨。是一種中型海鴨,屬於鵲鴨屬(Bucephala),鴨科。牠的最接近的親戚是類似的冰洲鵲鴨。[3] 這個屬名來自古希臘語boukephalos ("牛頭", 由bous, "牛 "和kephale, "頭"),這是對巨頭鵲鴨頭部形狀的描述。這個物種的名字來自拉丁語clangere ("回響")。
鵲鴨是具有攻擊性和領域性的鴨類,並且有精緻的求偶展示。[3]
鵲鴨於1758年由瑞典博物學家卡爾·林奈在他的Systema Naturae的第十版中正式描述,並賦予二名法名稱Anas clangula。[4] 林奈指定了模式產地為歐洲,但在1761年將其限縮至瑞典。[5][6] 鵲鴨現為1858年由美國博物學家斯賓塞·富勒頓·貝爾德引入的鵲鴨屬中的三個物種之一。[7] 該屬名來自古希臘語oukephalos,意為"牛頭"或"大頭"。特定的稱號來自拉丁語"clangere",意為"回響"。[8]
成年的雄性體長約為45—51 cm(18—20英寸),體重約為1,000 g(2.2磅),而雌性體長約為40—50 cm(16—20英寸),體重約為800 g(1.8磅)。[3] 鵲鴨的翼展為77–83 cm(30–33英寸)。[9] 該物種因其金黃色的眼睛而得名。成年的雄性頭部深色,帶有綠色光澤,眼下有一個圓形的白斑,背部深色,頸部和腹部為白色。成年的雌性頭部棕色,身體大多為灰色。牠們的腿和腳是橙黃色的。
分佈於西伯利亞、歐洲、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北美洲、不列顛群島、地中海、波斯灣、印度、孟加拉國、緬甸、日本、北美洲、台灣以及中國的東北、華北、甘肅、青海、新疆、西藏、福建、廣東等地,一般生活於沿海海域。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瑞典。[2]
牠們的繁殖棲地是針葉林。牠們棲息於高緯度地區的北方森林的湖泊和河流中,包括加拿大和美國北部、蘇格蘭、斯堪的納維亞、波羅的海國家以及俄羅斯北部等。牠們是遷徙性的,大多在受保護的沿海水域或較溫暖緯度的內陸開放水域過冬。[3] 通常牠們在大樹的樹洞中築巢,每年都會回到這些樹洞中,[11] 雖然牠們也會樂意使用巢箱。[12]
自然選擇的樹洞包括那些由折斷的樹枝或大啄木鳥(特別是北美黑啄木鳥或黑啄木鳥)製造的樹洞。[13] 蛋的平均尺寸為寬度42.6—44.0 mm(1.68—1.73英寸),長度58.1—60.6 mm(2.29—2.39英寸),重量61.2—66.6 g(2.16—2.35 oz)。[3] 孵化期為28至32天。雌性負責所有的孵蛋工作,雄性在孵化的1至2週後離開。雛鳥在巢中停留約24–36小時。與其他鵲鴨的巢寄生現象相當常見,[14] 與其他鴨類的巢寄生則較少發生。隨着雛鳥變得更獨立或被母親遺棄,雛鳥群體常常開始與其他母鳥的雛鳥群混合在一起。[15] 已知鵲鴨的幼鳥有時會被其他鵲鴨母鳥、普通潛鳥和赤頸鸊鷉因競爭原因殺死。[3] 幼鳥在55–65天齡時能夠飛行。
鵲鴨是潛水鳥,在水下覓食。全年約有32%的獵物是甲殼類動物,28%是水生昆蟲,10%是軟體動物。[16] 在繁殖季節以昆蟲為主食,在遷徙和冬季以甲殼類動物為主食。在當地,魚卵和水生植物也可以是重要的食物。
牠們可能會成為各種鷹、貓頭鷹和鷲鷹的獵物,雌性及其雛鳥可能會被熊(Ursus種)、各種鼬鼠(Mustela種)、水鼬(Mustela vison)、浣熊(Procyon lotor)甚至普通撲動鴷(Colaptes auratus)和北美紅松鼠(Tamiasciurus hudsonicus)捕食。
鵲鴨是非洲-歐亞遷徙水鳥保護協定(AEWA)適用的物種之一。1970年代,每年約有188,300隻鵲鴨在北美洲被獵鴨人捕殺,約佔加拿大同期被捕殺的水禽總數的不到4%,美國的不到1%。[17] 這些鳥類的繁殖和越冬棲地已因清理和污染而退化。然而,鵲鴨在北美洲已知從淡水酸化中獲得短期利益。[1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