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首都馬德里的地下鐵系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馬德里地鐵(西班牙語:Metro de Madrid)是西班牙首都馬德里的地下鐵路系統,啟用於1919年10月17日,目前共有288個車站,其中27個為兩線轉車站,12個為3線轉車站,1個[註 1]是四線轉車站。整個地鐵網絡包括十二條主線及一條支線,合計長度為294公里。有3站提供同線轉乘,以前往其他地區,而有21站提供與馬德里近郊鐵路的轉乘。
此外,馬德里地鐵旗下亦包括三條電車線,稱為輕鐵(Metro Ligero),總長度27.78公里,共設38個車站。地鐵及輕鐵共設326個車站,總長度為324公里。以294公里的長度計算,這是全球第16長的地鐵網絡,但值得一提的是馬德里市區人口只有約三百萬,全都會區人口約六百萬,全球都市人口排名僅約50。
十九世紀末,馬德里市中心,尤其於太陽門(Puerta de Sol)周圍,是以電車及馬車作為交通工具,直至1892年,有人提議興建地鐵。工程師法里亞計劃興建五條地鐵線,而該五條路線可以同時作貨運用途。雖然法里亞已得到批准興建,但工作最後未有執行。[3]
直至1913年,馬德里人口已達60萬。當時三位工程師提出一個新地鐵方案,建議興建四條地鐵路線,總長度154公里,而這四條路線就是現時馬德里地鐵的1至4號線。工程於1916年9月19日展開。
1919年10月17日,地鐵1號線正式通車,來往太陽站及四路站,長3.48公里,共設8站,由當時的國王阿方索十三世主持啟用儀式,由阿方索十三世大都會公司營運。[3]這種新類型交通工具十分成功,第一年使用人次已超過一千四百萬。1924年,2號線和馬德里地鐵支線開通,並推出來回車票。兩年後,路線長度已達14.8公里。[4]
1931年西班牙第二共和國成立,阿方索十三世大都會公司改名為馬德里大都會公司,1932年4號線開通,當時是作為2號線支線營運,直到1958年後續路段開通為止。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內戰期間地鐵保持開放,並在轟炸時充當避難所。內戰開始幾週後,即1936年8月,3號線第一段開通。但馬德里地鐵支線因為戰爭客流幾乎消失,4號線被當作軍火庫而停止營運,1938年軍火庫發生爆炸,但受害者的數量未知。
1939年3月28日佛朗哥率領的長槍黨佔領馬德里後,具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思想的地鐵員工被解僱,取而代之的是政權的支持者。一些車站在佛朗哥政權的影響下改名。1948年開始140公里的馬德里電車陸續拆除,並被新的巴士和地鐵線路取代,直到1972 年有軌電車完全拆除。
1955年,根據法令,馬德里地鐵公司正式成立。新公司將負責服務運作及購置列車,政府則繼續負責新線的基礎設施事宜。月台延長工程也在此時開始,由60米增加至90米,以容許使用6列車廂編組的列車。
但是地鐵因為國家控制票價發生營運危機,導致地鐵無法完成1951年制訂的交通計劃建設,1950和60年代地鐵除了既有線延伸外,僅開通S線 (目前的10號線,1961年開通,當時由西班牙窄軌鐵路營運)和5號線首通段 (1968年開通),5號線是建成的最後一條窄隧道線。
1967年,政府批准了一項新的擴建計劃,包括新建6號線、7號線、9號線,並使用較寬的隧道剖面興建,1974年7號線首通段開通,然而馬德里地鐵營運依舊艱難,1974年地鐵更首次出現赤字。1975年西班牙恢復民主政制後,政府於1978年根據皇家法令,接管馬德里地鐵公司,1979年 6 號線首段開通,同年馬德里地鐵公司國有化。1980年9號線開通;1981年S線併入地鐵系統,更名為10號線;1982年舊8號線 (目前的10號線北段)開通;1983年9號線北段開通,至此路線網絡已超過100公里。1986年9號線南段開通,9號線南北貫通。
1985年馬德里區域運輸聯盟成立,匯集了馬德里轄內所有公共交通系統。1986年地鐵的所有權轉移給區域運輸聯盟。1993年,區域運輸聯盟制定了一項新的發展計劃,目標是讓每個居民與地鐵站的距離不超過600米。1995年人民黨執政的馬德里政府開始大力推動地鐵建設,同年6號線建設完成,成為一條環線。1998年10號線北延並合併舊8號線,同年新8號線開通,連接至巴拉哈斯機場,11號線首通段也在同年開通。
除了新線之外,1、4、7、9 和 10 號線也在1990年代後期延伸至馬德里市郊,不過 7、9 和 10 號線的乘客需要在中途轉乘列車繼續旅程,才能到馬德里郊外的城鎮。2003年貫穿馬德里大都會區南部和西南部城市的環狀路線12號線通車,同時10號線也延伸至馬德里南部接駁12號線旅客。[5]2003年之後馬德里沒有再開通新線,而是致力於既有線向郊區延伸,並於2007年在郊區開通3條輕軌,即馬德里輕鐵。[6]
現時馬德里地鐵共有326個車站,路線共長294公里 (不含馬德里輕鐵),將馬德里市中心及附近多個城鎮連接,同時提供來往市中心及巴拉哈斯機場的服務。
路線 | 名稱 | 總站 | 長度 (km) |
站數 | 樣式 | 月台長度 (m) |
---|---|---|---|---|---|---|
![]() |
1號線 | 查馬丁松林 – 巴爾德卡羅斯 | 23.876 | 33 | 窄 | 90 |
![]() |
2號線 | 拉斯羅薩斯 – 四大街 | 14.031 | 20 | 窄 | 60 至 90 |
![]() |
3號線 | 上比利亞韋德 – 蒙克羅亞 | 16.424 | 18 | 窄 | 90 |
![]() |
4號線 | 阿奎耶斯 – 查馬丁松林 | 16.0 | 23 | 窄 | 60 |
![]() |
5號線 | 奧蘇納道 – 田園之家 | 23.217 | 32 | 窄 | 90 |
![]() |
6號線 | 環狀線 | 23.472 | 28 | 寬 | 115 |
![]() |
7號線 | 德爾埃納雷斯醫院 – 皮蒂斯 | 32.919 | 30 | 寬 | 115 |
![]() |
8號線 | 新部委站 – 機場4號客運大樓 | 16.467 | 8 | 寬 | 115 |
![]() |
9號線 | 帕科德盧西亞 – 阿爾甘達德雷 | 39.5 | 28 | 寬 | 115 |
![]() |
10號線 | 蘇菲亞公主醫院 – 南門站 | 36.514 | 31 | 寬 | 90 至 115 |
![]() |
11號線 | 橢圓廣場 – 拉福圖納 | 8.5 | 7 | 寬(暫以窄式列車行走) | 115 |
![]() |
12號線 | 環狀線 | 40.96 | 28 | 寬 | 115 |
![]() |
支線 | 劇院 – 皮奧王子 | 1.092 | 2 | 窄 | 60 |
地鐵路線合計 | — | 294 | 288 | — | — | |
![]() |
1號線 | 查馬丁松林 – 拉斯塔布拉斯 | 5.395 | 9 | (有軌電車) | 45 |
![]() |
2號線 | 科洛尼亞花園 – 阿拉瓦卡 | 8.680 | 13 | (有軌電車) | 45 |
![]() |
3號線 | 科洛尼亞花園 – 博阿迪利亞門 | 13.699 | 16 | (有軌電車) | 45 |
輕鐵路線合計 | 27.774 | 38 | — | — | ||
地鐵及輕鐵路線總計(共16線) | 324 | 326 | — | — |
馬德里地鐵大部份為地底路段,除以下路段設於地面:
及以下輕鐵線路段
馬德里地鐵軌距為1445毫米寬軌(比標準軌寬10毫米),輕鐵路線則為1435毫米標準軌距。馬德里地鐵靠左行駛,與西班牙境內其他鐵路不同。造成差異的原因是直至1930年,西班牙國內尚未定出一致的道路通行方向(例如,直至1924年,馬德里的車輛是靠左行駛,同時巴塞羅那的須靠右行駛)。基於上述原因,同時為了節省因改變行車方向而改變訊號系統的昂貴成本,靠左行駛的設計得以保留。
於整個馬德里地鐵網絡,彎道最小半徑為90米(輕鐵線除外),最大斜度為1/20。路軌須作壓力測試,同時,當半徑減至90米時,須放於混凝土上,以避免路軌因列車剎車所造成的磨擦及熱力而導致變形,同樣原因車站內的路軌亦設於混凝土上。
地鐵隧道可根據樣式及大小分為寬式及窄式兩種類型(輕鐵不屬於以下任何一類):
1999 年之前建成的線路電氣化方式為600 V直流電,經過近年改造後剩下1、4、5、6、9號線使用600V直流電 ,其他路線以及1999年之後的新建路線使用1500 V直流電供電。輕鐵線路與大多數現代有軌電車一樣以750 V直流電運行。架空電纜1999年以前使用鏈形懸吊,之後改為剛性懸吊,目前僅有地面、行車天橋段,以及9號線部分未改造的地下路段仍使用鏈形懸吊,輕鐵路線則皆為鏈形懸吊。
大多數車站都建有兩個側式月台,但其中少數繁忙的轉乘站還有一個中央島式月台。該設計最初用於巴塞羅那地鐵,被稱為西班牙式月台。兩個車站設有兩個島式月台的跨月台轉乘安排,這兩個車站都在 10 號線上,10 號線都使用外側軌道,因此從那裏下車的10 號線乘客從列車的「右側」離開,而不是通常的左側。有10個車站僅用一個島式月台代替了通常的兩個側式月台。另有一種系統是一個島式月台和一個側式月台,此類系統被用於 2 號線和 4 號線的兩個車站作為終點站,以及 7、9 和 10 號線的三個車站,乘客需要在此轉乘列車繼續旅程,通常到馬德里郊外的城鎮,這樣的做法是為了讓乘客可以使用島式月台在列車之間輕鬆轉乘。在後三個車站,島式月台上設有檢票口,以便在不同收費區之間進行車票驗證。
傳統上,馬德里地鐵運行的列車是由西班牙公司鐵路建設和協助公司 (CAF)製造,在佛朗哥的獨裁統治下尤其如此,因為他的政府奉行自給自足的經濟政策。但近年來意大利安薩爾多百瑞達也為馬德里地鐵提供了列車。現役列車可分為窄式和寬式兩種。
直到 1990 年代初,馬德里地鐵長期使用CAF於1950年代製造的馬德里地鐵300和1000型列車,由於中央政府對網絡的投資極低,老舊的列車已超過預期壽命的方式不斷使用,成為為人詬病的現象。300和1000型列車屬於窄式列車,1000型使用到1998年除役,300型繼續在5號線營運,直到2002年才被取代。
馬德里地鐵大部份網絡服務時間為早上6時至凌晨1時30分。於繁忙時段,各路線列車班次為3至6分鐘,非繁忙時段則為7至10分鐘一班。晚上 10 點後,各路線每10至15分鐘開出一班。2018年5月1日以前的7號線皮蒂斯站,及2019年1月1日以前的9號線東南延伸段,服務時間提早結束。[16]
現時地鐵分為六個收費區
各種類車票之使用條款及收費如下:(2012年5月1日修訂)
種類/範圍 | 使用次數 | 售價 |
---|---|---|
全區單程票 | 1次 | € 3 |
市區單程票 | 1次 | 起價€ 1.5,僅限5站以內,5站以上多一站多€0.1,最高€ 2 |
TFM支線單程票 | 1次 | € 2 |
南支線單程票 | 1次 | € 1.5 |
北支線單程票 | 1次 | € 1.5 |
東支線單程票 | 1次 | € 1.5 |
輕鐵2號線單程票 | 1次 | € 2 |
輕鐵3號線單程票 | 1次 | € 2 |
全區十程票 | 10次 | € 18.3 |
市區地鐵巴士連票 | 10次 | €12.2 |
TFM支線十程票 | 10次 | €12.2 |
南支線十程票 | 10次 | €11.2 |
北支線十程票 | 10次 | €11.2 |
東支線十程票 | 10次 | €11.2 |
輕鐵西支線十程票 | 10次 | €12.2 |
此外,如來往馬德里巴拉哈斯機場1-2-3號客運大樓站及4號客運大樓站,需出閘或入閘前購買 €3 附加票,但使用遊客套票或月票乘客可豁免。
馬德里區域運輸聯盟亦出售旅遊票和定期票,票價如下:
馬德里地鐵已確定的延伸計劃包括:
馬德里地鐵為以下項目提供過技術諮詢[2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