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潭(1857年—1940年)[1]字騰溪,號靈源。直隸省慶雲縣(今屬山東省)中馬村人。中華民國軍事將領、書法家。[2][3][4]
生平
馬龍潭是清朝振威將軍馬奇峰的次子。[4]少年時文武兼習,中秀才之後屢試不第。[2]清朝光緒三年(1876年)[4](一說同治七年,1868年[3])承襲雲騎尉世職。[3]奉皇帝詔令,入北京讀書兩年。後藉資回到家鄉,交遊廣泛,不事生產,中年家道漸漸敗落。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二十三年(1897年)間,復到北京、天津,未逢機遇。乃出山海關謀生,和鄉人共同參與俄國修建營榆鐵路的工程。[4]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事變,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奉天將軍增祺募兵,馬龍潭率數百人應募,編為「蓋子軍」。同年八月上旬,連續數天和俄軍在遼陽、海城、蓋縣之間作戰。戰鬥中探知俄軍進逼瀋陽,增祺棄城往義州,馬龍潭乃率部到瀋陽保護永陵。因保護永陵安全,祭器無缺,獲興京副都統保薦為花翎四品頂戴。[3][4]後因戰功,被任命為連陽總巡。[4]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忠義軍頭目張桂林依靠俄軍勢力,四處搶劫,馬龍潭設計殺掉張桂林,又親率十多人在拉蛄河消滅張桂林部下200餘人。但清政府迫於俄軍的威勢,將馬龍潭撤職。後又重新起用。[4]
宣統元年(1909年),任奉天巡防右路幫統。同年冬,升任本路統領。[4]中華民國初年,授陸軍中將,賞三等文虎章。[2][4]1914年5月16日,任奉天省東邊鎮守使。[5]東邊鎮守使駐防鳳城。東邊地區和朝鮮接壤,受到日本人覬覦,馬龍潭剛柔並施,安定邊境。鳳城有碑記其事,稱讚他:「鳳山常峙,鴨水常流,公之功德,同此千秋。」[4]
後來,馬龍潭和張作霖不和,被解除陸軍職務。民國九年(1920年),改任奉天洮昌道尹。該年,遼河水災,縣城被淹,縣長靖某,用船僅搭救吳姓、靖姓之人(黑龍江督軍吳俊升是靖某的親家),普通民眾大批溺亡。馬龍潭乃將靖某撤職。[4]
馬龍潭曾任東三省巡閱使署高等顧問、黑龍江軍政兩署顧問。[3]1922年,任四洮鐵路督辦,監修四洮鐵路鄭洮段。[2][4]當時,四洮鐵路正、副局長都親日本,願意讓日本大倉株式會社承修該工程。馬龍潭質問:「鄭洮工程與京綏孰難?」經馬龍潭力爭,最終決定分段自修。1924年,馬龍潭見梨樹縣第十五中學破敗,乃捐款10053元現洋,新建該中學。[4]
1927年4月5日,馬龍潭獲封將軍府「龔威將軍」。[6]
1931年九一八事變時,馬龍潭已經卸任四洮鐵路督辦,在四平寓居,以詩酒自娛。日軍未告知馬龍潭,便擅自發佈告稱馬龍潭任中滿洲省長。馬龍潭提出抗議,日軍最終撤消佈告。天津《大公報》以「馬龍潭觸日人之怒」為題進行報道。[4]
馬龍潭關心家鄉。1920年代初,家鄉慶雲縣大旱,時任洮昌道尹的馬龍潭從洮昌撥數千石糧食運到慶雲縣賑濟災民。民國三年(1914年)、民國十六年(1927年),馬龍潭兩次捐出巨款,延請人士修慶雲縣誌。[4]
七十歲時,馬龍潭將家產賣為現洋,差人送到慶雲縣老家,建成山東省首所義校「中馬私立高初兩級學校」,課程全按全國最先進學校設置,有國文、算術、歷史、地理、圖畫、音樂、修身、習學、體育課。教具、設備俱全。學生入學要經嚴格考試,入學後享受免費待遇,除吃飯外一切費用由馬龍潭承擔,校長及教師薪金也由馬龍潭承擔。[4]
晚年馬龍潭熱心慈善。1940年,馬龍潭在四平的寓所逝世。[4]
馬龍潭工書法,取法王文治,字體秀逸俊美。[2]常為人題字或書寫牌匾,奉天城內有他書寫的匾額,雖有署名,然而真偽並存。[3]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