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香港五百元紙幣
渣打銀行港幣伍佰元紙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五百元紙幣,又稱五百元鈔票,是一種現行流通的香港貨幣,面額為$500港元,為目前面額第2大的香港鈔票,俗稱「啡牛」(1909年發行的滙豐500元鈔票的正面圖案有一隻牛而得名)。500元紙幣以棕色為主色。
此條目或許過多或不當使用受版權保護的文字、圖片及多媒體檔案。 (2015年5月13日) |
![]() |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19年1月22日) |
目前該種紙幣由香港3間發鈔銀行發行。現時以鈔票編號計算,500元鈔票是發行量是排第3。由於市面上出現大量滙豐2000年及2002年版本的千元偽鈔,導致民眾對千元鈔票的信心盡失,所以滙豐最近增加印製500元鈔票,用以取代不太受民眾歡迎的千元鈔票。
歷史
500元紙幣早在19世紀中已由當時的其中2間發鈔銀行──香港上海匯理銀行(即後來的滙豐銀行)和印度新金山中國渣打銀行(即後來的渣打銀行)發行。直到二次大戰以前,2間發鈔銀行的500元紙幣的設計分別出現了數次變化,尺寸、顏色、風格一直皆有不同。
戰後,2間發鈔銀行繼續發行戰前樣式的500元紙幣。而有利銀行亦於1948年加入發行500元紙幣。直到1962年,渣打銀行改變了500元紙幣的設計,除大幅縮小外,鈔票圖案設計改動不大。1959年,有利銀行最後一次發行500元鈔票。
在1973年,滙豐銀行大幅更改鈔票設計,尺寸大幅縮小。渣打銀行也在1979年大幅更改鈔票設計,尺寸大幅縮小,以中國傳統瑞獸為題材,當中500元紙幣用上了「鳳凰」。有趣的是,滙豐銀行也曾在1977年改以淺棕色印刷500元紙幣,取代原有的深啡色(俗稱「老鼠斑」)。
自1987年起,滙豐銀行重新設計500元紙幣,尺寸再度「縮水」,變成現時的大小。在1988年,渣打銀行亦重新設計500元紙幣,尺寸再度「縮水」,變成現時的大小。
在1993年,兩間發鈔銀行因應香港主權移交日期漸近,更改了原本帶有英國色彩的鈔票設計。不過,渣打銀行的鈔票變動不大,沿用過去的「鳳凰」圖案。到了1994年,中國銀行香港分行(即後來的中銀香港)也加入發行500元紙幣。
在2003年,3間發鈔銀行的500元紙幣設計同時更改,加入相近的防偽特徵。
2018年7月24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及3間發鈔銀行宣佈發行新版500元鈔票,以香港地質公園的六角柱石為主題,並於2019年1月23日推出。
巧合的是,現時的新台幣500元鈔票,也是以棕色為主調。
Remove ads
紙幣暱稱
- 1934-77:鏡架,紙幣正面左邊的圖案像一個鏡子的邊框
- 1979-82:大鳳,紙幣尺寸較大,和有一隻鳳凰
- 1988-92:長棍鳳,紙幣左邊的條形較長和有一隻鳳凰
- 1993-2002:短棍鳳,紙幣左邊的條形較短和有一隻鳳凰
現時一般流通的五百元紙幣
Remove ads
Remove ads
Remove ad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