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艾拉 (1993年)
1993年太平洋颱風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颱風艾拉(英語:Typhoon Ira,國際編號:9325,中國大陸編號:9331,聯合颱風警報中心:31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Husing)是1990年代唯一一個熱帶氣旋會令香港天文台在十一月發出三號強風信號,亦是自1972年颱風柏美娜後在十一月令香港發出三號強風信號,下一次令香港在十一月發出三號強風信號為2018年的超強颱風玉兔。
影響
天文台於11月2日下午3時50分懸掛一號戒備信號,當時艾拉集結於香港之東南約700公里。當日下午大致多雲,吹和緩至清勁偏北風。翌日清晨偏東風增強,天文台於清晨4時10分改掛三號強風信號[1]。整日持續多雲有雨。艾拉於下午5時左右最接近香港,當時位於香港之西南約250公里。天文台總部於一小時前錄得最低瞬時海平面氣壓1008.7百帕斯卡。隨着艾拉於陽江附近登陸,所以信號於11月5日凌晨12時35分除下。 與艾拉殘餘相關的大驟雨及雷暴於11月5日清晨影響香港,西部地區的雨勢特別大。在11月4日和5日,東涌錄得超過700毫米雨量。香港共發生80宗水浸事件及125宗山泥傾瀉事故。大雨令2人死亡,7人受傷,100多人被困洪水。部分房屋及農地被淹沒,主要集中在錦田,八鄉。而魚塘遭受的損失估計為75000元。在大嶼山的洪水造成許多道路嚴重損失。洪水也淹沒了水屯門抽水站[2],令長洲43萬居民幾天沒有食水供應。
艾拉亦導致中華航空605號班機事故[3],事件中大部分乘客逃過一劫,但23受輕傷須接受治療。機場被迫關閉6個多小時,影響約200班航班。
在艾拉吹襲期間,在荃灣及筲箕灣有棚架倒塌,壓毀數輛汽車。中環至尖沙咀和離島的渡輪服務一度停航。
熱帶氣旋信號使用記錄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