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身是身高與頭部的比例,幾頭身代表身高為頭高的幾倍。一般真實人類的成人頭身比例大致在六至八頭身之間,侏儒症患者可能只有四至五頭身,某些模特兒可能達到九頭身。但身材好壞和頭身沒有太大關聯,在藝術家眼中,以肚臍為分界,下肢與身高比要接近1:1.618的黃金比例[1],才是被認為最美的,而羅浮宮所展出的米洛的維納斯被譽為最美的人體雕像[2]。以從下往上的角度或運用廣角鏡頭的攝影手法,能夠在視覺上讓頭身比例變大[3]。
創作
在藝術、漫畫、動畫等領域,經常不按照正常頭身比例,創作出一頭身至九頭身不等的作品。當頭身越小,相對頭的比重越高,看起來頭越大。臺灣及中國各地的神像雕刻坐姿多為三至五頭身[4],而霹靂布袋戲集團則是將木偶改變為六至七頭身,貼近人體比例[5]。
掌握頭身比例是人物設計非常重要的一環,角色必須符合不同年齡的身材比例,否則會顯得突兀不自然[6]。
Q版角色一般在五頭身以下,簡略了部分外觀特徵,強調可愛、討喜的要素,常見於許多布偶、玩具。歐美的簡易卡通畫風頭身更低,如《史奴比》和《加菲貓》介於二至三頭身。特殊的例子像是美國動畫《飛天小女警》本來為二頭身,日本改編後的《飛天小女警Z》變成了四頭身[7]。大部分的萌畫都是Q版角色。
日本的電腦軟件倫理機構在2005年4月做出規定,限制蘿莉系十八禁遊戲作品的角色外觀不可在五頭身以下[8]。
二頭身與一頭身的比例較為特別。二頭身在日本稱為SD(スーパー・デフォルメ,super déformer,超級變形之意),SD 高達系列將高達機械人設計成二頭身角色模型,人物誇張地縮成一顆大頭和胖嘟嘟的身軀,多樣化的造型擴展了作品的可能性[9]。許多作品會將角色畫成二頭身,像是在電子遊戲中戰鬥時等的操作角色[10],搞笑、諷刺漫畫等─例如多啦A夢就是二頭身。或是當成吉祥物使用在文具、毛絨玩具、螢幕保護裝置、手機吊飾、交換卡片等用途。
一頭身可能像史萊姆只有一個身體,或是如卡比有簡單的四肢。更複雜的一頭身甚至會加上頭飾或各種配件,例如《魔動王》的機械人在展開成人型前為一顆大頭,在《魔神英雄傳》則是一顆大頭搭配誇張的四肢。而在美國漫畫中某些智囊型角色被描述成大頭加四肢(大部分屬於反派),或者甚至本身是大腦,例如《忍者龜》的克朗。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