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1930年2月7日,國民黨青島市黨部牽頭成立了青島各界國貨運動委員會,並獲南京國民政府批准。委員會租用東萊銀行天津路大樓作為商品陳列館。同年7月1日,在時任青島市代理市長葛敬恩的支持下,青島國貨陳列館暨首屆國貨展覽會在天津路大樓開張。1931年沈鴻烈就任市長後,陳列館舉辦大型國貨陳列展,並計劃每年舉辦一次。市政府出台《青島市政府公務人員服用國貨委員會簡章》,規定市政府及所屬機關辦公用品一律使用國貨。[1][2][3][4]
1933年青島市政府計劃籌備國貨公司,並請富商劉子山及其創辦的東萊銀行予以支持。經協商評議,公司成立資金需20萬元,劉子山以個人名義出資一半,其餘計劃招股籌集。4月,劉子山長子、東萊銀行總稽核劉少山赴青拜訪富商丁敬臣及蘇劻臣、蘇紫良兄弟,商議國貨公司招股籌備一事。5月,東萊銀行總經理兼上海分行經理吳蔚如赴青與青島政商各界接洽並受沈鴻烈宴請。不久,市政府及市商會發佈招股章程。但因經濟危機影響,除傅炳昭、丁敬臣及蘇氏兄弟等,青島商界出資寥寥、反應平淡。沈鴻烈只得請吳蔚如發動上海商界為青島國貨公司注資,招股工作於1933年6月結束。[1][5]
經國貨公司籌備委員會通過,蘇紫良出任董事長,丁敬臣任總經理,青島綢緞布匹業同業公會主席王新三任經理。7月10日至8月9日,第四次國貨展覽會舉辦,沈鴻烈、張伯苓[註 1]出席開幕典禮。期間,上海市商會董事王介安率領上海國貨旅行團赴青參展。8月,天津路大樓增建玻璃大棚。1933年11月,青島國貨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同年,國貨運動委員會遷入天津路大樓辦公。[1][4][6]
1934年,因國貨展覽會會後通常會降價處理商品,對青島本地零售業造成衝擊,部分行業公會致函市政府與市商會,抗議國貨展覽會,市社會局因此要求展覽會價格勿過低廉、展覽會不得超過10天。後因私營上海國貨工廠山東聯營所的衝擊,及洋貨走私日漸增多,國貨公司開始虧損,至1936年持續虧損兩年。1936年5月20日,吳蔚如致信劉少山,提出關停國貨公司,沈鴻烈得知後認為國貨公司停業會抹黑青島市形象、不能結束青島的國貨運動,予以回絕。東萊銀行方面與國貨公司方面經反覆商議決定節省公司開支:國貨公司在東萊銀行貸款利息減半、厚德堂[註 2]免除國貨公司房租、壓縮經營規模、廉價拍賣積壓貨品以抵消在東萊銀行及大陸銀行的一部分貸款,經理王新三也主動提出減薪。同年,沈鴻烈在今熱河路2號丙發起成立青島工商學會,以支持國貨運動。[1]
1937年4月,中國國貨聯合營業公司在南京國民政府的支持下在上海成立。7月,青島國貨公司停業,併入中國國貨聯營公司,改名為青島中國國貨股份有限公司,沈鴻烈任董事長,王新三任總經理,柏勵生自上海赴青任副理。經過重組的國貨公司遷入中山路膠州路路口的原明華大樓,7月15日起辦公。由於七七事變全面抗戰爆發,新重組的國貨公司可能並沒有來得及營業。[1][2][5][7]
1946年4月,柏勵生受上海中國國貨聯營公司派遣自重慶赴青籌備復業。1947年3月3日,青島國貨公司籌備委員會在青島中國銀行舉行股東創立會,孔士諤任董事長,柏勵生任經理,4月4日正式開張[2]。1949年6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青島市軍管會工商部接管青島中國國貨公司。1955年8月改為公私合營青島國貨公司,1966年完全改為國有。「文革」期間曾改名為青島中山路百貨商店、青島東方紅百貨商店。1979年恢復原店名。[1][7]
青島國貨公司商場在計劃經濟時代的青島中山路商圈曾是除青島第一百貨商店外的另一家重要百貨商場。改革開放後的1980年代,國貨公司曾經歷經營方式改革,並因此取得較好效益[7]。1990年代初,國貨商場所在的明華大樓拆除,原址興建青島國貨商廈,由東北建築設計院設計,1994年重新開業。1992年,青島國貨公司改組重建為青島國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代後,由於青島市中心東遷及其他商場的衝擊,青島國貨商場運營衰落。2006年,青島國貨集團改組為青島麗達集團[8]。[3][5]
註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