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任偶(nullor)是一種理想的二端口網絡,輸入端為零極子,輸出端為任意子[1],零任偶類似一個理想的放大器,其電壓增益、電流增益、跨導增益和跨阻抗(transimpedance)增益都是無限大[2]。其傳輸參數都為0,也就是說,其輸入-輸出關係可以用以下的矩陣方程式表示。

零任偶電氣符號(對稱版本)
零任偶電氣符號(不對稱版本)

負回授電路中,零任偶輸出端附近的電路會調整其電壓及電流,迫使零任偶輸入端的電壓及電流為零。例如理想的運算放大器就可以用零任偶來建模[3]。一般教科書中分析有理想運算放大器的回授電路,就是利用零任偶的數學條件來分析運算放大器的週邊電路。

例子:有電壓控制的電流吸收電路

Thumb
圖一:以運算放大器為基礎的電流吸收電路,因為運算放大器可以用零任偶來建模,其輸入電壓及電流可以視為0

圖1是有電壓控制的電流吸收(current sink)電路[4]。電流吸收電路不論輸出電壓VCC的大小,都要抽取iOUT的電流。抽取電流可以由輸入電壓vIN來控制,此處都要將運算放大器理想化為零任偶,再分析電流抽取電路。

由於零任偶輸入側零極子的零電壓特性,運算放大器輸入側的電壓差為零。因此流經參考電阻RR的電壓是由vIN提供,其電流為vIN/RR。也因為輸入側的零電流特性,進入零任偶的電流為零。根據基爾霍夫電路定律,電晶體射極的電流為vIN/RR。根據於零任偶輸出側任意子的特性,不論輸出側的電壓多大,零任偶輸出側可以提供相關電路所需的電流。在此例中,輸出側提供電晶體基極電流iB。對電晶體應用基爾霍夫電路定律,可以得到通過RC的電流為

其中iB為雙極性電晶體的基極電流,只要電晶體工作在作用區,iB很小,可以忽略。因此根據理想化零任偶的特性,輸出電流是受使用者輸入的電壓vIN及設計者選用的參考電阻RR所決定。

此電路中加入電晶體的目的是減少運算放大器提供給RR的電流。若沒有電晶體,流過RC的電流為iOUT = (VCCvIN)/RC,因此iOUT會受到VCCVCC的影響,違背其電路設計的目的。另一個好處是運算放大器只需提供電晶體的基極電流,一定會在運算放大器的電流驅動範圍以內。(另外,實際的運算放大器有輸出電流限制,和零任偶不同)

接下來電流受到VCC的影響會受到爾利效應,會使電晶體的β會受到集極基極電壓VCB的影響,其關係是β = β0(1 + VCB/VA),其中VA即為爾利電壓。根據零任偶可以得到電流吸收電路的輸出阻抗Rout = rO(β + 1) + RC,其中rO為小信號電晶體輸出阻抗,為rO = (VA + VCB)/iout

利用零任偶的理想化,可以設計運算放大器週邊的電路,不過實務上要如何設計運算放大器才會使其行為像零任偶一様,仍有一些問題存在。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