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葉豆(學名:Schizolobium parahyba)又名離莢豆、捕蚊樹、捕蟲樹、桫欏豆、巨葉鳳凰木、巴西蕨樹、巴西火焰木、塔樹、巴西鳳凰木、黃花金檀等,為離莢豆屬的唯一受普遍承認的物種,屬豆目豆科,是一種原生於熱帶美洲的樹種,以其生長速度快(每年可達3米)而聞名[2]。根據Francis Halle的說法,這棵樹甚至可能在5年內長到30米高,這將使它成為有史以來生長最快的樹之一,即平均每年生長6米。[3]
粘葉豆 | |
---|---|
科學分類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
演化支: | 薔薇類植物 Rosids |
目: | 豆目 Fabales |
科: | 豆科 Fabaceae |
亞科: | 蘇木亞科 Caesalpinioideae |
屬: | 離莢豆屬 Schizolobium Vogel, 1837 |
種: | 粘葉豆 S. parahyba
|
二名法 | |
Schizolobium parahyba (Vell.) S.F.Blake, 1919
| |
異名[1] | |
列表
|
名稱
這種樹在當地有很多名字,包括guapuruvu、guapiruvu、bacurubu、ficheira(「籌碼樹」)、faveira(「蠶豆樹」)、pau-de-vintem(「小錢木」)、pau-de-tamanco(「木屐樹」)、umbela(「傘樹」)和parica等等。1825年,巴西殖民地植物學家韋洛佐首次描述了本種,原學名為Cassia parahyba。其種小名可能是指巴西東南部的帕雷巴河。
形態
成樹的樹幹通常筆直,高達40米,80厘米寬,只在接近頂部的地方分枝。除了落葉留下的疤痕外,樹皮光滑,呈灰綠色。葉為二回羽狀複葉,長1米以上,葉軸為綠色,總葉軸擁有30-50個羽狀小葉軸對生,每小葉軸各有小葉40-60片,小葉長2-3厘米;複葉聚生在樹枝的末端,在旱季完全脫落。[4]由於小樹通常單幹不分枝,加上超過2米長的二回羽狀複葉,可能被誤認為是蕨類或棕櫚樹。
在南半球,花期在每年10月至12月間,在葉子脫落後,會開出大量直徑約3.5厘米、富含花蜜的亮黃色花。在巴西東南部,采蜜的蜂種有Centris labrosa、Centris varia、額木蜂(Xylocopa frontalis)和切葉蜂屬(Megachille)[2]。果實在四月至六月間成熟。每個果實是一個扁平蝌蚪狀的豆莢,大約10厘米長,裏面只有單獨一枚扁平橢圓形、光滑的棕色種子。[4]
分類
本種1825年首次發表時被歸類於臘腸樹屬(Cassia),1837年德國植物學家沃格爾才首次以學名Schizolobium excelsum將本種歸類為獨立的一個屬,但要到1919年,美國植物學家布萊克才將兩者整合為現名。[1]
分佈
使用
本種的木材無臭,稻草色,柔軟而輕盈(密度0.32 - 0.39 g/cm3,隨年齡增長)。以前用於獨木舟,現在用於玩具、盒子、鞋跟、層壓木材內層和紙[4]。本種很容易種植,10年後每公頃產量600立方米。[6]
其葉子含有水溶性物質,可以解蛇毒,主要是矛頭蝮屬的蛇毒。[7]
其種子傳統上用作珠子和紐扣。[8]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