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爾塔(烏克蘭語:Ялта;克里米亞韃靼語:Yalta)法理上是烏克蘭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雅爾塔區城市及該區的行政中心,事實上為俄羅斯克里米亞共和國的直轄市。該市始建於12世紀,城市面積28.29km²,海拔高度54米,2021年人口數量為74,652人。
雅爾塔 Ялта(烏克蘭語) Yalta(克里米亞韃靼語) | |
---|---|
城市 | |
坐標:44°29′58″N 34°09′19″E | |
國家 | ![]() ![]() |
自治共和國 | ![]() ![]() |
區 | 雅爾塔區(烏克蘭法理宣稱) |
建立 | 12世紀 |
城市地位 | 1837年 |
面積 | |
• 總計 | 28.29 平方公里(10.92 平方英里) |
海拔 | 54 公尺(177 英尺) |
人口(2021年) | |
• 總計 | 74,652人 |
• 密度 | 2,639人/平方公里(6,834人/平方英里) |
居民稱謂 | Ялтинець, Ялтинка, Ялтинці |
郵區編號 | 98600, 98603, 98604, 98607, 98609, 98612, 98624, 98635, 98637 |
電話區號 | +380-654 |
「Ялта」的各地常用譯名 | |
---|---|
中國大陸 | 雅爾塔[1] |
臺灣 | 雅爾達 |
該市位於克里米亞半島南岸,從19世紀開始發展旅遊業,為世界聞名的歷史古城,也是黑海沿岸知名的療養區,1945年的雅爾塔會議就是在這裏的里瓦幾亞宮舉行。該市在2014年與克里米亞半島其他地區一齊被俄羅斯吞併,但此舉並未得到烏克蘭政府和國際社會承認。
人口
根據2001年1月1日烏克蘭政府進行的人口普查結果,雅爾塔總人口為80,500人。雅爾塔主要居民是:俄羅斯人 - 65%,烏克蘭人 - 25.7%,克里米亞韃靼人 - 4%。俄語在街頭擁有絕對的優勢。這個總數不包括村莊和周邊小城鎮的人口,都會區的人口約為125,000人。
氣候
由於雅爾塔位在南部的克里米亞山脈以及由山丘形成的圓形凹地中,氣候十分溫和。雅爾塔屬地中海式氣候,二月平均溫度為4°C,很少有雪,而城市裏的薄層積雪也融化的很迅速。七月平均氣溫可達24°C。每年日照時間約為2,250小時。由於鄰近黑海,涼爽的海風使得炎熱天氣很少出現。
雅爾塔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平均高溫 °C(°F) | 6 (43) |
6 (43) |
8 (46) |
13 (55) |
18 (64) |
23 (73) |
26 (79) |
26 (79) |
21 (70) |
16 (61) |
11 (52) |
8 (46) |
15 (59) |
日均氣溫 °C(°F) | 4 (39) |
4 (39) |
6 (43) |
11 (52) |
15 (59) |
20 (68) |
23 (73) |
22 (72) |
18 (64) |
13 (55) |
9 (48) |
6 (43) |
12 (54) |
平均低溫 °C(°F) | 2 (36) |
1 (34) |
3 (37) |
8 (46) |
12 (54) |
17 (63) |
20 (68) |
19 (66) |
15 (59) |
11 (52) |
6 (43) |
3 (37) |
10 (50) |
數據來源:Weatherbase[2] |
友好城市[3]
法國 尼斯(1960年)
意大利 波佐利(1975年)
日本 藤澤市(1985年)
克羅地亞 里耶卡(1985年)
英國 馬蓋特(1990年)
希臘 羅得(1998年)
德國 巴登-巴登(2000年)
中國 三亞市(2004年)
格魯吉亞 巴統(2008年)
俄羅斯 烏蘭烏德(2008年)
意大利 薩爾索馬焦雷泰爾梅(2009年)
埃及 沙姆沙伊赫(2009年)
阿塞拜疆 哈奇馬斯(2009年)
俄羅斯 弗拉季高加索(2010年)
以色列 埃拉特(2011年)
土耳其 安塔利亞(2012年)
俄羅斯 卡盧加(2016年)
敘利亞 拉塔基亞(2018年)
尼加拉瓜 格拉納達(2024年)
合作城市
愛沙尼亞 派爾努(2004年)
南韓 光州廣域市(2011年)
俄羅斯 南薩哈林斯克(2014年)
俄羅斯 阿爾泰共和國 烏斯季科克薩區(2014年)
俄羅斯 埃利斯塔(2017年)
意大利 羅維戈(2017年)
貝寧 阿波美-卡拉維(2018年)
阿布哈茲/
格魯吉亞 加格拉(2018年)
俄羅斯 索契(2018年)
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
烏克蘭 盧甘斯克(2019年)
俄羅斯 格羅茲尼(2019年)
俄羅斯 聖彼得堡 海濱區(2020年)
俄羅斯 斯圖皮諾(2021年)
俄羅斯 列寧格勒州 維堡區(2021年)
白俄羅斯 扎斯拉夫爾(2022年)
俄羅斯 喀山(2023年)
俄羅斯 伊爾庫茨克(2023年)
圖集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