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陳紀瀅生於河北省安國縣。1922年到保定讀中學。1927年大學預科畢業,考入哈爾濱吉黑郵政管理局,在南岡總局、五道街、長春、火車郵局、滿州里一等局等郵政機構任職5年,同時入哈爾濱法政大學夜間部學習法律與經濟課程,並開始寫作。1931年年底,接受天津《大公報》之聘,擔任東北秘密通訊員工作,從1932年撤退回上海,一面在郵局工作,一面從事新聞和創作。1933年,奉《大公報》之命秘密回東北採訪。12月,在《大公報》發表《東北勘察記》。1934年回上海,結交1930年代各種文化人。1935年2月,去武漢,與趙惜夢、丁浣非、孔羅蓀等共同創辦《大光報》,主編綜合性副刊《別墅》。
1937年10月,回《大公報》,擔任副刊編輯、記者、特派員等職。1938年首次去天山。1940年、1942年又兩次去天山。1940年曾去蘇聯開會。 8月,遊記《新疆鳥瞰》由商務印書館出版。1945年1月,小說《新中國幼苗的成長》由重慶建中出版社出版。當選為國民參政會參政員。1946年5月1日,辭去《大公報》職務。
抗戰勝利後,在東北當接收大員,以郵政儲金匯業局東北等局五委員之一的名義到達長春,被任命為哈爾濱市府文化委員主任委員。調任北京郵匯局副經理。1947年1月初版小說《春芽》。1948年升任鄭州郵匯局經理。4月,被選為國民黨立法委員。7月,調任瀋陽郵匯局經理。1949年1月,由上海至廣西桂林,籌設並任郵匯局經理。8月,離桂林去台灣台北。
1949年12月,離開郵匯局,專任立法委員。至此開始了其創作鼎盛期。文學活動的參與上,與張道藩、王平陵、王藍等人成立中國文藝協會,擔任常務理事長達25年,以實質領導人身份主持該會。也參與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的成立工作。陳紀瀅在1950年代台灣的反共文學運動發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作品
作品包括遊記《歐陽剪影》(1950)、《美國訪問》(1964)、《西班牙一瞥》、《歐洲眺望》、《西德小駐》(1968)、《瞭解琉球》(1969),散文集《寄海外寧兒》(1950)、《夢真記》(1951)、《藍天》(1954), 小說《荻村傳》(1951)、《赤地》(1955)、《賈雲兒前傳》(1956)、《華夏八年》(1960)、《華裔錦冑》(1979),,論著《文藝新里程》(1956)、《百年來中國文藝的發展》(1958)、《常青藤盟校及其他》、《美國的新聞事業》、《美國的圖書館》、《美國的博物館與陳列館》、《時代雜誌四十年》、《讀者文摘是怎樣辦起來的》、《普林斯頓大學蓋斯特東方收藏》(1965)、《文藝運動二十五年》(1975),傳記《報人張季鸞》(1957)、《齊如老與梅蘭芳》(1967)、《白霜湧路》(1969),傳記《我的郵員與記者生活》(1988)等。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