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費特希·奧克亞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里·費特希·奧克亞爾(Ali Fethi Okyar) (1880年4月29日—1943年5月7日) 土耳其外交官和政治家,也譯作阿里·費提·歐克亞爾。他是第二任土耳其總理(1924 - 25)和在土耳其國父凱末爾之後的第二任土耳其議會議長。


生平
奧克亞爾出生於奧斯曼帝國普里萊普小鎮(現在馬其頓共和國),1913年,他加入了聯合進步委員會,並當選秘書長。1923年8月—10月任臨時政府總理,11月1日接替凱末爾擔任大國民議會議長。
1924年秋,維護教權的反對派組織了一個新的政黨,名「共和進步黨」,他們支持奧克亞爾為總理兼國防部長(1924年11月),迫使伊斯梅特·伊納尼政府下台。
奧克亞爾雖然以溫和而親西方著稱,但其共和進步黨人是一些反對改革的官僚分子,他們的挑撥性的宣傳,引起土耳其東部庫爾德人部落的反叛。
1925年2月17日大國民議會通過了廢除實物什一稅(阿舒爾)的法令,實行徵收貨幣的農產品交易稅,同時取締了法國人的煙草專賣權,這兩項措施減輕了農民的負擔,鞏固了政府的威信,防止了安納托利亞農民參加叛亂。
1925年3月3日,伊斯梅特·伊納尼重新受命擔任總理,奧克亞爾去職。1930年,擔任土耳其駐巴黎大使。後流亡國外,1938年6月發佈大赦後回國,並被選入議會,重新參加政治活動。1943年在伊斯坦布爾去世,安葬於金吉爾利庫尤公墓。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阿里·費特希·奧克亞爾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