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斯滕斯公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西斯滕斯公墓丹麥語Assistens Kirkegård)位於丹麥哥本哈根,不僅是眾多丹麥知名人士的安葬地,也是諾勒布羅區的一片重要的綠地。該墓地於1760年啟用,最初作為窮人的墓地,設立此舉旨在緩解城牆內擁擠墓園的壓力;但在 19 世紀上半葉的黃金時代,它逐漸成為一種時尚,當時許多時代的領軍人物,如安徒生索倫·齊克果克里斯托弗·威廉·埃克斯貝爾英語Christoffer Wilhelm Eckersberg克莉絲汀·克布克英語christen købke都安葬於此。

19世紀晚期,隨着 Assistens 墓地本身逐漸擁擠,哥本哈根周邊開始陸續建立新的墓地,包括哥本哈根墓園英語Vestre_Cemetery_(Copenhagen);但進入 20 世紀後,這裏仍然持續吸引著名人士。其中包括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尼爾斯·玻爾,以及 1950 至 1960 年代定居哥本哈根的多位美國爵士音樂家,如班·韋伯斯特英語Ben Webster肯尼·德魯英語Kenny Drew

該墓地的丹麥語名稱意為協助墓地原本在丹麥是一個通用術語,用來指那些設立來輔助現有墓園的墓地,這些墓地通常位於與教堂相關聯的城市地區,因此全國各地都有多處同名的墓園。該公墓由哥本哈根市政府管理,與其他四個墓地共同運營。

歷史

背景

Thumb
1800 年左右由約爾根·亨里希·拉維爾特(Jørgen Henrich Rawert)繪製的墓園平面圖
Thumb
1800 年左右的墓地平面圖

在中世紀,雖然室外墓地逐漸變得越來越普遍,但院內埋葬仍是慣例。 1666 年,海軍霍爾門公墓從原先位於小島教堂搬遷至東城門外,成為首個設在城外的墓地。[1]

1711年爆發的鼠疫造成約23,000名市民死亡,這使得現有墓地的壓力急劇增加,有時甚至會出現最多五個棺材疊在一起安葬的情況。這一局面促使在城市邊緣(但仍在城牆內)新設了五座墓地,而軍營墓地則遷移到了緊鄰霍爾門公墓的新址。

建立新墓地

到了 1750 年代,情況進一步惡化。1757年5月2日,市議會致函大臣府,建議在城牆外為各教區建造一座大型新墓地。經過一番協商後,決定將墓地設在北城門外,並於1757年5月26日依據皇家憲章成立了這一新設施。新墓地於 1760年11月6日正式啟用,其周圍由菲力普·德·朗伊建造的圍牆圍繞。[1]

最初,該墓地是專為貧困者設立。1785 年,一位富裕市民、天文作家及戰爭大臣第一秘書 Johan Samuel Augustin,在遺囑中明確要求自己葬於此,遺囑中寫道:「我的葬禮應當在北門外的貧民公墓舉行,為此我已與那裏的掘墓人西蒙先生談過。」(Mein Begräbnis soll auf dem Armen-Kirchhofe vor dem Norderthor seyn, wesfalls ich sehon mit Mr. Simon, der dort Gräber ist, gesprochen habe。)[1]隨後,其他精英階層的領袖也紛紛選擇此地安葬,墓地逐漸發展成為哥本哈根最時尚的安葬場所。

受歡迎的遊覽景點

Thumb
1825 年 8 月 26 日,奧勒·約根·羅伯特描繪了阿西斯滕斯公墓的景象
Thumb
1884 年的掘墓人小屋

在那個時代,市民們常常帶着野餐籃和茶品前往墓地遊玩。在 1827 年瑞典詩人卡爾·奧古斯特·尼坎德丹麥語Karl August Nicander記述哥本哈根之行時,他充滿感情地回憶起阿西斯滕斯公墓:[1]

為了享受一場更溫柔、更安靜的慶祝活動,我某個傍晚從北門走出,前往所謂的阿西斯滕斯公墓。這無疑是歐洲最美麗的墓園之一。那裏有蒼翠的樹木、幽暗的小徑、明亮而開闊的花海、楊樹蔭下的神廟、被垂柳環抱的大理石墓碑,以及用玫瑰花環繞的骨灰瓮或十字架,花香與鳥鳴交織,將這片死亡之地幻化成一個小小的樂園。

——卡爾·奧古斯特·尼坎德

不過,這種遊覽活動有時會演變成喧鬧的聚會,於是政府頒佈了相關法規加以限制。1805 年成立的一個委員會發出指示,禁止在墓地內飲食、奏樂或進行任何歡樂的行為。住在墓地內的掘墓人負責執行這些規定,但他們似乎對此並不十分嚴肅。1813 年的立法更禁止他們向墓地遊客出售酒精。儘管多方努力,長久以來都難以實現所期望的寧靜。對於特別隆重的葬禮,常會有群眾圍觀,甚至有人攀上墓牆以圖獲得更佳觀賞位置。曾有建議收取入場費以減少遊客數量,但最終並未付諸實施。[2]

今日的阿西斯滕斯公墓

Thumb
丹麥作家安徒生之墓(現已換置紀念碑)

該墓地仍在承擔其作為安葬場所的原始功能,同時也是熱門的旅遊景點,並且是諾勒布羅區內部最大且最重要的綠地。

墓地劃分為多個區域,其中最古老的是 A 區,這裏安葬著索倫·齊克果和畫家克莉絲汀·克布克英語christen købke等人。D 區則專為宗教少數群體設立,包含羅馬天主教改革派的墓地,以及俄羅斯正教會的墓葬。E 區則原本隸屬於聖母教堂轄區。 [1]

赫爾曼·斯蒂林博物館

2003 年,阿西斯滕斯公墓一角的一座舊馬廄被改造成一座小型博物館,專門展示作家及藝術家赫曼·斯蒂林(英語:Herman Stilling)的作品。赫曼·斯蒂林為諾勒布羅地區本地人,主要以畫食人魔而聞名。除了常設展覽外,該博物館還設有專題展覽空間、兒童與青少年繪畫工作坊以及一家咖啡館。[3]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