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倫·布魯姆(英語:Allan David Bloom,1930年9月14日—1992年10月7日)是一位美國政治哲學家、古典派著作家、學者。他曾師從列奧·施特勞斯、亞歷山大·科耶夫等人,被公認為施特勞斯學派第二代的掌門人。
早期生平與教育
1930年,艾倫·布魯姆出生於印第安納州的印第安納波利斯,其父母是猶太社會工作者。布魯姆還有一個姐姐,名為艾倫·露西爾。布魯姆13歲時讀了《讀者文摘》的一篇有關芝加哥大學的文章後,告訴其父母他想進入芝加哥大學,但其父母並未理睬其要求[1]。然而,1944年當他們搬到芝加哥,其父母遇到了一個心理醫生和家人的朋友,這個朋友的兒子被作為人文項目的資優學生被芝加哥大學錄取。 1946年,布盧姆以同樣的程序被芝加哥大學錄取,15歲的布魯姆開啟了其大學生活,在海德公園附近的芝加哥的大學渡過了10年的大學生涯[1]。
在《巨人與侏儒》書的序言當中,他自述受到的教育「從弗洛伊德到柏拉圖」。在他看來列奧·施特勞斯是真正讓他邁向學術生涯的最重要的老師[2]。 布魯姆18歲於芝加哥獲得其學士學位[3]。本科畢業後他就讀在社會思想委員會中,師從David Grene,並着手寫他的論文。David Grene回憶布盧姆是一個充滿活力和幽默的學生,完全致力於研究經典,沒有明確固定的職業目標。芝加哥大學的社會思想委員會是一個獨特的跨學科計劃,吸引了一小部分學生,針對那些希望有嚴格的學術要求和缺乏明確的就業打算的學生。布魯姆於1955年獲得博士學位。隨後他去巴黎師從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亞歷山大·科耶夫,在此期間他結識了許多其他哲學家如雷蒙·阿隆[4][5][6]。
職業生平
布魯姆1953-1955曾在巴黎高等師範學校學習工作。在1955年返回美國後,他在芝加哥大學同他的朋友Werner J. Dannhauser一同授課。1960至1963年布魯姆任教於耶魯大學,然後1970年又任教於康奈爾大學和多倫多大學,直到1979年,當他回到芝加哥大學。布魯姆的學生中包括突出的新聞工作者、政府官員和政治學家法蘭西斯·福山、Robert Kraynak、Pierre Hassner、Clifford Orwin、Janet Ajzenstat,John Ibbitson和約翰·米利根-懷特等。
1963年,在康奈爾大學艾倫·布魯姆作為一名教師參與到 Telluride Association當中,這個項目專注於智力的發展和自我治理。學生在康奈爾大學享受免費吃住並進行學生自治。布魯姆的第一本書名為《莎士比亞的政治學》,內容主要關於莎士比亞的戲劇,是三篇文章的合集,同時也收入了哈利·雅法的一篇文章。他翻譯和評論盧梭「致達朗貝爾在劇院,」認為這是與柏拉圖的《理想國》的對話。 1968年,他出版了其最重要的翻譯著作,即英譯柏拉圖的《理想國》。1978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政治學教授時,翻譯盧梭的《愛彌兒》。除此之外,在他多年的教學中還有其他出版著作,受斯威夫特的《格列佛遊記》啟發寫就《巨人與侏儒》;這是收集了若干雜文的文集,討論諸多當代學者其中包括雷蒙·阿隆、亞歷山大·科耶夫、列奧·施特勞斯、約翰·羅爾斯。布魯姆是學術期刊的《政治理論和政治哲學史》的一個貢獻者和編輯,這本雜誌的其他編輯還有約瑟夫·克羅波西和列奧·施特勞斯。
回到芝加哥後,布魯姆結識索爾·貝婁並與之共同講授課程。1987年貝婁為布魯姆的新書《美國精神的封閉》撰寫序言。貝婁後來在布魯姆過世後撰寫小說《拉維爾斯坦》暗示布魯姆死於愛滋病。 不過,根據中國學者甘陽在《將錯就錯》裏面的描述,布魯姆並非死於愛滋病,根據醫院的報告並不是死於愛滋病,而是一種不太出名的怪病。
布魯姆的最後一本書,這是他在醫院瀕死之際決定死後出版,名為《愛和友愛》。
哲學
美國精神的封閉
著作
- 《莎士比亞的政治學》(1981)
- 《美國精神的封閉》(1987)
- 《巨人與侏儒》(1990)
- 《愛與友愛》(1993)
- 《人應該如何生活——柏拉圖<王制>釋義》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