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曝光攝影(英語:Long exposure photography),是一種長時間開啟快門的攝影技巧。常用於夜間攝影、光跡攝影、水景攝影及天文攝影等。
技術
當一個拍攝的場景,同時包括固定和移動的物體時(例如固定街道與移動的車輛),長時間曝光攝影可以造成有趣的效果,如光跡。長時間曝光攝影,容易實做在低光環境的條件下,但仍可以在明亮光線使用濾鏡或特別設計的相機,避免過度曝光。通常會將照相機固定在腳架上,以延長的快門線操作快門,避免人為因素振動到拍攝時的相機,導致原本預期拍攝的固定物體的畫面發生模糊。
長時間曝光攝影,通常用於夜間攝影,以產生有別於白天時間的畫面。藉由延長相機的快門開放時間,以吸收更多的光線,創造一個更清晰的相片。通常會以角架固定,避免模糊。並放大光圈,避免曝光不足,導致相片一片漆黑。[1]
用這種技術時,場景將保持相當的暗,而照相者或助手拿一個光源——可以是一隻小手電筒——並移動之畫出圖形。光源可以在不同筆畫間關掉。通常在景中不動的物件會給短暫開啟的錄像室燈光、一個或更多閃光燈、或逐漸放大的光圈描繪。[2]
長時間曝光攝影,能夠白霧化模糊移動中的水,並保持靜止物體的清晰感,藉以表現出水流的動感。[3]
日照軌跡(Solargraphy)是一種記錄太陽在特定時間內移動軌跡的攝影方法[4][5][6]。拍攝日照軌跡需要很長的曝光時間,通常以月為單位,例如6個月[4]。把相紙放進針孔相機,在沒有使用顯影劑的情況下,產生影像[6][7]。
值得一題的是,儘管使用黑白相紙,最後獲得的卻是彩色相片[7]。經過6個月的曝光,相紙出現可見的負像。用掃瞄器將影像數碼化,在電腦上用軟件調較色彩平衡、反差、色相,最終轉化為彩色的正像相片[8]。
日照軌跡的概念,源於2000年波蘭一個叫Solaris的小組,這個小組的成員在2000年至2001年期間,率先拍攝日照軌跡相片[9][10]。至2002年,芬蘭女藝術家Tarja Trygg在波蘭出席一個國際攝影工作坊的時候,得悉這種攝影的存在。一位攝影師告訴她,在不同緯度的地方,日照軌跡也有不同,激發她的好奇心[9]。
為了獲得世界各地的日照軌跡,Tarja Trygg開始尋求別人的協助,最初是她的朋友,然後是任何人,最後成為一項超越國界的計劃,參與者來自世界各地。截至2010年2月,Tarja Trygg已收集到超過500張相片[6]。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