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的同位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鐵(原子量:55.845(2))共有34個同位素,有四種天然同位素,其中有4個是穩定的,他們包括54
Fe
,豐度佔5.845%、56
Fe
,豐度佔91.754%、57
Fe
,豐度佔2.119% 、58
Fe
,豐度佔0.282%,其中54
Fe
在許多研究中表明可能具放射性,半衰期大於3.1×1022年,但目前尚未觀測到明確的衰變現象。下面列出24種鐵已知的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等資料,也可以參考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交互式核素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以查閱更精確的數值。
早期許多測量鐵的同位素組成多半是着重在伴隨核合成過程(也就是隕石相關研究)以及成礦分析來確定60
Fe
的變化量;然而,在過去十年中,在質譜分析技術的進步已經允許在短時間內檢測和定量天然存在的鐵的穩定同位素的比率。這項技術大部分已運用在地球科學和行星科學的相關研究,應用生物和工業系統也開始出現[2]。
鐵-54
鐵-54理論上可以經由雙電子捕獲衰變成鉻-54,半衰期大於3.1x1022年[3],但目前沒有觀測到鐵-54的衰變,因此鐵-54可以視為觀測上穩定的同位素。
鐵-56
鐵-56是所有核素中,平均核子質量最低的核素,平均每個核子質量為930.412 MeV/c2[4],相當於0.9988個原子質量單位,但並不是平均結合能最高的核素,平均結合能最高的核素是鎳-62[5]。然而,根據核合成的運作細節,56
Fe
通常是極大質量恆星中核聚變鏈的更常見的終點,因此在宇宙中十分常見,但相對於其他金屬,包括62
Ni
、58
Fe
和60
Ni
都具有非常高的結合能[6]。
鐵-57
鐵-60
鐵-60(60
Fe
)是鐵的同位素之一,其半衰期約為二百六十萬年[8][9],但在2009年之前一直被認為只有150萬年的半衰期。60
Fe
會經歷β−衰變衰變成鈷-60。
圖表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