鄲城縣
中国河南省周口市下辖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歷史沿革
西漢時,境內設置寧平縣(治所今寧平)和宜祿縣(治所今宜路)。三國魏廢縣後,分屬陳郡武平縣和譙郡苦縣。隋開皇六年(586年)置鄲縣,為今鄲城設縣治之始。唐廢鄲縣,其地北部歸鹿邑縣、真源縣,南部歸宛丘縣、項城縣。1951年5月,析鹿邑、淮陽、沈丘3縣部分區、鄉設立河南省鄲城辦事處(縣級)。1952年8月置鄲城縣。
行政區劃
洺南街道、洺北街道、新城街道、吳台鎮、南豐鎮、白馬鎮、寧平鎮、宜路鎮、錢店鎮、汲冢鎮、石槽鎮、城郊鄉、虎頭崗鄉、汲水鄉、張完集鄉、丁村鄉、雙樓鄉、秋渠鄉、東風鄉、巴集鄉、李樓鄉和胡集鄉。
人口
根據(河南省)周口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鄲城縣常住人口為1057093人[4],男性人口佔比49.27%,女性人口佔比50.73%。2020初:戶籍總戶數為42.7427萬戶,戶籍人口137.23萬人,常住人口95.34萬人,常住城鎮人口39.461226萬人。
交通
教育
名人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